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警徽,为“文明”闪耀

全市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交警担当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杨红义 张晓丽时间:2019-07-06

针对城市道路的“礼让斑马线”和“护校安园”等行动风生水起,针对普通公路的“货车靠右行”等专项整治方兴未艾;

每天出动机关警力300余人次,在中心城区的20个路口,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导教育;

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为“古中国·大运城”美丽乡村百花节、二青会火炬传递等大型活动保驾护航,展示了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安全,有序,祥和——群众的出行体验,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晴雨表。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我市交警系统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在“五城同创”的第一线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促进交通管理工作整体向好、全面提升,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交警担当。

以人为本,全力做好路面管控——“更通畅,更舒心”

身穿白绿相间安全褂,肩披印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字样的红色绶带,手拿红色劝导旗,随时对行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导……2018年12月19日,在河东东街与学苑路交会处,十字路口的4个“安全岛”上,各有两名文明交通劝导员站岗执勤。

这样的文明劝导活动,在城区20个主要路口同时进行,为期3个月。来自各市直文明单位的志愿者,无论刮风下雪,每天早上和中午的交通高峰期,配合执勤交警进行交通秩序管理,每天工作时间达两个半小时,从不叫苦喊累。

为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路面交通管理工作,针对有些市民乱过马路的不良习惯,交警部门与市区两级文明单位联合,于去年冬天组织百余名志愿者,在市区主要示范路口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导、宣传,倡导文明交通。为加强对行人、非机动车随意通行行为的管控,在路口安装“闯红灯人脸识别系统”,增加对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并对情况严重者依法予以罚款。

行人的文明通行,只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机动车、非机动车的文明交通也同等重要。在中心城区,交警部门通过开展“城市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快递、外卖、送水、出租车行业车辆专项整治”“护校安园”“礼让斑马线”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变道加塞、违法停车、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2017年,重点整治大货车在国道、省道不规范靠右行驶;2018年,重点整治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人闯红灯、机动车变道加塞;今年,重点开展国省道公路行车秩序等“五项整治”……市交警支队制定《全市黄标车、渣土车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依法加大对黄标车、渣土车、冒黑烟车、散煤运输车等产生扬尘污染路面的机动车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

以中心城区为重点,从源头上对符合淘汰标准的车辆进行排查统计,将车辆和驾驶人信息报各交警大队并录入缉查布控系统。发挥交通警察执法站作用,摸清黄标车、渣土车等车辆活动规律,再利用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布控黄标车,提高重点违法预警率,通过电子警察卡口、设置临时卡点,对上路行驶的黄标车、渣土车等工程运输车辆做到“逢车必查”。对造成“滴、洒、漏”的车辆,立即责令当事人进行清扫,及时处理路面污染物,对行为严重者进行处罚。

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市公安交警共查处冒黑烟车2499辆,渣土车1157起,查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1103起,其中市主城区查处环保不达标车辆921起,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194起,非机动车闯红灯419起,行人闯红灯493起,行人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26起,行人翻越护栏171起。

擦亮品牌,全面升级城市名片——“人精神,城有范”

每天下午5时至7时,是市区各路口一天中交通最为繁忙的时候。只见执勤交警身着整齐警服,手势标准、指挥有力,各个道路车辆行人有序通行、畅通无阻。悉心的人们发现,在距岗亭50米范围内,很难寻到一个烟头、一片纸屑。马路中间的护栏上,除了贴着有关禁毒的红色横幅外,小广告再也“无迹可寻”。

在市委、市政府机关坐落的河东精品交管一条街——河东街上,盐湖交警大队四中队队长蔡高雨,和他的队员们以岗为家,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坚持站好每一班岗,时时守候在交通易堵的路口,使这里人车分流,各行其道,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市民的广泛赞誉。

目前,河东街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一条交通安全示范街。蔡高雨带领的盐湖交警大队四中队,各项工作都排在全市前列,华联岗先后荣获运城市“工人先锋号”和山西省“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他本人也光荣地成为今年运城公安系统唯一获省劳模殊荣的公安民警。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这是市交警支队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给自身队伍建设设定的目标。全市14个交警大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并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每月定期召开一次风险隐患分析研判会议,对及早发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其中,盐湖区交警大队以党建带队建,抓班子带队伍,开展“定岗定员定责”活动,打造“示范岗亭”,让“民警动起来”“哨子响起来”。在群众遇到困难时,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擦亮“盐湖交警”这张“城市名片”。

交警部门狠抓市城区“硬件”建设,不断优化交通组织、完善交通设施。根据路口不同时段车流量的差异,对城区所有的红绿灯进行配时,最大限度的提升通行效率。同时,以河东街为试点,打造“精品示范路”,通过取缔非机动车停车泊位,增加机动车通行辅道;优化公交车、出租车停靠站点;设置“潮汐式”中心隔离护栏;增加路口右转车道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精细交通组织、精致路权分配、释放道路潜能、提升通行效率。

近年来,市城区先后新增信号灯8套、施划交通标线12万平方米、更新标志标牌300余块、设置震荡标线240平方米、安装道路中央护栏13万米,在100多个路口都路喷涂了“礼让斑马线”提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深化改革,全心优化服务效能——“少花钱,好办事”

过去,开车去交警支队车管所,在大门外就会被成群结队的“车托”拦车挡道,“热情服务”;现在,一路畅通开进大院,在导办人员的指挥下,将车开进整齐排列的各个窗口通道,不到半个小时,“人不下车”,就能办完审车业务。

去年以来,市交警支队规范车辆管理流程、整合岗位职能,将原先18类车驾管业务窗口的20个岗位整合缩减至11个,推进缴费电子支付,实行“通道式作业”,以实现市、县车管窗口普通业务“一岗通办”。全市所有车管窗口已全部实现身份证免于复印,申请表格免于手填写,车辆识别号免费拓印,车辆购置税、医院体检证明等部分项目也联网共享数据实现免提交。初领驾驶证、期满换证、补领驾驶证等简单业务,凭本人身份证“一证即办”。

驾照考试也是市交警支队“放管服”改革中的“重头戏”。支队经过调研,将全市驾校增加至13家,过去“一家独大”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新建8个专业考场并设立县级考场21个。同时,打破过去现场按科目顺序依次预约的模式,打乱驾照考试科目次序,实行网上预约考试,就近选考场、随意选科目。让驾照考试不再是三年“持久战”,而是“凭实力”在最快时间拿证到手。通过引入竞争,把原来的驾考练车费由每小时380元降至50元,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全市10万名学员节约支出1.3亿元以上。

市交警支队推行“互联网+交管服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全市将驾驶人考试预约、机动车选号、补换零驾驶证、申领免检标志等25项服务实现网上办理、网上受理、信息后台审核、牌证邮寄到手。先将所有车牌号码入一个库,再改过去分几次摇号为一次性摇50个号,以达到号码资源平等共享,公开透明化。如今,群众不找关系,摇到“炸弹号”也是常有的事。此外,考虑到部分农民信息化水平低,市交警支队推行警邮合作,将全市9个县大队的补换领驾驶证、行驶证等业务下放到交警中队和28个乡镇派出所代办,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的车管所”就近跑、一次办。

自“放管服”改革10项新措施实施以来,全市共办理小型汽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443人,小型汽车驾驶证异地分科考试45人,简化机动车抵押登记手续695辆,实行汽车销售企业代发临时号牌590辆,推行车辆购置税信息联网核查办理车辆业务1500笔。

警徽,为“文明”闪耀。2018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队伍管理排名全省第一,执法规范化建设排名全省第二,交通秩序整治排名全省第三,长期以来在全省系统排名下游徘徊的历史一去不返。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动力,我市交警系统将进一步对标一流,锐意进取,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