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25

裴自超(左四)和果农合影
深秋的平陆县洪池镇坑底村,果农老李果园里的红富士缀满枝头,往年这时他还在为销路辗转难眠,今年他却没了往年的愁容。3000公斤苹果已经装箱,就等着收购商来拉货。“多亏了老裴!有他在,咱的果子就不愁卖。”老李口中的“老裴”,正是74岁的裴自超,一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周边果农心中靠谱的经纪人。
初见裴自超,他正蹲在果库里,戴着老花镜仔细检查苹果,手掌在果皮上轻轻摩挲,动作熟练得像照料自家孩子。“果子好不好,得看糖度、看品相,咱不能让收购商吃亏,更不能让果农白忙活。”他的声音略显沙哑,却透着一股子实在。从2010年第一次帮邻居联系销路开始,裴自超便和“卖苹果”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村里不少果农年纪大、不懂市场,丰收的苹果常常烂在库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扛起了“牵线搭桥”的担子。
为了找销路,裴自超没少下功夫。年轻时跑过运输的他,凭着记忆联系旧客户,又坐着大巴车跑遍河南、陕西等地的批发市场,一家家上门推销平陆苹果。有一次为了谈下一个大客户,他在对方仓库外等了整整两天,直到对方被他的执着打动,答应先试销5000公斤。“咱平陆的苹果光照足、口感甜,只要能让客户尝一口,就不愁他们不回头。”这是裴自超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跑市场的“底气”。
如今,裴自超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坑底村的果农找他,周边乡镇甚至邻县的果农也纷纷慕名而来。每年从霜降前后到次年春节,他的小院里总是挤满了人,电话更是响个不停。为了保证公平,他定下了“三不原则”:不压果农价格、不瞒收购商品质、不赚中间差价。每次收购前,他都会组织果农统一分级、统一包装,再带着样品去和收购商谈,把每公斤苹果的价格争取到最高。去年冬天,一场寒潮让部分苹果品相受损,他连夜联系加工企业,为果农争取到了保底收购价。
10余年来,裴自超每年都要为果农销售50万公斤苹果,帮上百户家庭稳住了“钱袋子”。有人劝他:“您都70多了,该享清福了。”他却摆摆手:“我是党员,只要果农还需要我,我就接着干。”如今,他的儿子也开始帮着拓展销路,父子俩一起把“老裴卖苹果”的招牌越擦越亮。
夕阳下,裴自超望着满载苹果的货车驶离村口,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车窗外掠过的果园,不仅结满了丰收的果实,更承载着一位老党员对乡亲们的深情——只要苹果还在枝头,他就会一直站在果农和市场之间,做那个靠谱的“摆渡人”。
董应赞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