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18

寒意渐浓,蔬菜大棚也进入“备战模式”。为确保冬季蔬菜稳产丰收、守牢群众“菜篮子”,盐湖区正加快推进大棚升级改造,把现代农业科技融入生产一线,让无人机成为大棚保温的“新助手”。
近日,记者走进东郭镇下段村东郭宗元家庭农场,只见一座座大棚内暖意升腾,湿润的空气与泥土气息交织,几天前栽下的生菜苗已冒出小小嫩叶,在整齐的垄面上铺开一片新绿,透着旺盛生机。
“现在农场有11个大棚,其中4个是覆被式大棚,已经种上生菜,预计年底就能上市。其他7个温室大棚正准备栽西红柿苗,明年春季就能面向市场。”该家庭农场负责人介绍,大棚的产期安排已经提前规划,“一茬接一茬”确保供应不断档。
为应对冬季低温,他们从今年夏天就开始着手改造大棚。5个冷棚换成了结构更牢固、保温性更强的覆被式大棚,还专门设计安装了保温被铺设轨道,墙体、骨架等也全部加固升级,大棚的“抗寒能力”大幅提升。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无人机在大棚保温工作中的应用正逐步普及。过去靠人工配合吊车铺设保温被,费时费力,还受地块限制;如今无人机起飞后即可精准铺设。“原来要8个人干一天,现在4个人半天就能干完。省工、省时、省力,还更灵活。”农场负责人算起科技带来的“明白账”。
从棚体加固到智能化作业,大棚生产方式正悄然改变。科技的融入不仅提升了效率,也让冬季蔬菜生产更有底气。随着一项项新技术落地,盐湖区冬季蔬菜供应将更加稳定,为群众端牢“菜篮子”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记者 刘凯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