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民生实事绘就“幸福画卷”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13

记者 张君蓉 南 辽

“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这日子,就是咱老百姓想要的幸福!”午后,漫步永济街头,这样的感慨不时从永济市民嘴边道出。今年以来,永济市以建设“幸福家园 平安永济”为抓手,努力提高群众幸福感,从老旧小区的“破茧重生”到邻里食堂的“烟火暖心”,再到湿地公园的“惬意悠然”,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将“幸福”二字从口号变为居民触手可及的日常。

从“忧居”到“优居”的变迁

“以前谁能想到,咱这‘三无小区’也能变这么好!”站在城东街道东环二区新铺的水泥路上,居民王阿姨望着自家翻修一新的小院,笑得合不拢嘴。

这个建于1987年的小区,曾是该街道出了名的“老大难”——没有像样的门牌,巷道坑洼不平,污水随意排放,露天旱厕异味刺鼻……作为“三无小区”,这里的问题没人管,不少居民搬走了,租户也不愿踏足。

改变的齿轮,从2022年开始转动。这一年,在城东街道党工委和东环社区党总支的指导下,东环二区成立小区党支部,随后小区又组建了由党员代表、退役军人等组成的物管会。“有了党组织牵头,改造才有了‘领头雁’。”城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乔凯峰说。

党员和物管会成员拿着笔记本,挨家挨户敲门听意见。“修路是居民反映最强烈的诉求。”东环社区党总支书记朱禹萌回忆道。通过“政府补一点、居民筹一点”的方式,小区启动了道路硬化工程,同步推进暖气管道和上下水改造。2023年5月,主巷道路面、下水道改造全面完成。同年11月,困扰居民多年的旱厕也迎来新生:南边的旱厕改成了停车场和红白理事会场地;北边的则变身党群服务站,成了小区里最亮眼的角落。随后,小区门牌、监控、门禁、太阳能路灯陆续安装到位,曾经昏暗的巷道,到了晚上亮堂堂的,居民出门安心多了。

基础设施完善了,文化氛围也要营造起来。东环二区网格员、物管会成员朱晓丽在巷道里边走边介绍:“我们将居民捐赠的老物件、闲置物品进行旧物改造,让文化渗透在巷道的每个细节里。”墙体和管道上的小广告被创意涂鸦覆盖,老树根被统一涂鸦做成休憩石凳,居民认领养护的花卉沿巷摆放。这个曾经破败的小区,现在处处透着匠心。

如今的东环二区,居民生活得格外舒心。小区建立了特殊人群台账,党群服务站门口的“微心愿”墙实时收集居民需求,健康讲座、节日活动、义诊轮番开展,积分兑换活动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家家户户都成了“幸福家园”的建设者。不少搬走的居民像王阿姨一样,带着子孙回流,把老院翻修得温馨精致,“住回来才知道,幸福就是家门口的路好走了,院里的花开了,邻里间的话多了。”

一餐热饭里的民生温度

10月29日重阳节,城西街道御苑社区幸福邻里食堂门口,桌子板凳整齐摆放,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围着热气腾腾的大锅,把刚煮好的饺子分到老人碗里。“好吃!比家里包的还香!”老人们吃着饺子,脸上满是笑意。一顿饺子宴,成了老人们暖心的重阳节礼物。

“咱社区两万多居民里,老年人就有2500多位,还有不少上班族,吃饭是个大问题。”御苑社区党委书记陈俊慧早就注意到这个需求,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吃一顿热饭难;上班族下班晚,回家没时间做饭。办食堂容易,但怎么让它长久运营、价格亲民、口味对路则不易,这成了她反复琢磨的事。

最终,社区以减免租金、提供设备的优惠条件引进食堂,并严格把控食材质量。 食堂里明厨亮灶,食材公示栏清晰醒目,菜品反馈栏随时收集意见,价目表一目了然——自助餐10元管饱,3个热菜,主食任选,汤免费;不想吃自助,还能单点家常菜,价格比市场价低不少。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社区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陈俊慧最牵挂的是像赵阿姨这样的孤寡老人。2021年,赵阿姨突发脑梗摔倒在家,支部党员及时发现送医,后来又定期上门帮她贴膏药。网格员展菲帮她取钱、买药、换床单被罩甚至洗碗。一餐热饭、一些小事,成了赵阿姨生活里的“定心丸”。

御苑社区的服务远不止一顿热饭。为了让服务更贴近居民,该社区建立5个服务站,其中4个是小区党群服务站,居民就近就能办事。柳岸华都小区的儿童友好型党群服务站,有科普馆、读书区,周一到周日免费开放,成了孩子们的“课外乐园”。连续3年开办暑期幸福托管班,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带着孩子们学剪纸、练书法、学唱歌等,解决了上班族的后顾之忧。“‘一老一小’是社区工作的重点,把他们的事办好,居民的幸福感才更加充实。”陈俊慧说。

湿地公园里的诗意生活

秋日午后,一行白鹭展翅掠过湖面,野生鸟类驻足湖畔,芦苇荡随风轻摇,粉黛乱子草如烟似雾,随手一拍就是一幅水彩画。这样诗意盎然的伍姓湖湿地公园,是永济最惬意的去处。

伍姓湖是永济重要的生态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守护好这片“城市绿肺”,永济市近年来确立了“退养、截污、清淤、扩绿、活水”的治理思路,系统推进生态修复。如今走进公园,还能看到清淤作业的场景:机器在岸边轰隆作业,施工人员乘船清理淤泥,同步种植水草、增殖放流,一点点改善湖区水质,让水生生物有了更好的栖息环境。

“目前公园里已经发现121种鸟类、380种野生植物。今年我已经救护了40多只鸟。”湿地公园工作人员李林林说。除了生态保护,公园还成了科普教育的好去处——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科普馆,科普学堂、科普驿站通过图文、模型、互动装置,向游客介绍伍姓湖的生态特点和人文历史,成了学校组织研学活动的首选地。孩子们在这里认识鸟类、了解湿地生态,种下保护自然的种子。

如今的伍姓湖湿地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更是永济生态幸福的“代言人”。清晨,有人在这里晨练;午后,大人带着孩子来野餐;傍晚,情侣们沿着湖边散步。湖水潺潺、鸟儿啾鸣、草木清香,在这里,市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是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态红利。

“我经常来这里散散步、骑骑车,心情都变好了!”陈大爷沿着栈道漫步,不时停下来欣赏湖边美景,享受着这份自然馈赠的惬意。

小区里的“安居之乐”,食堂里的“烟火之暖”,公园里的“生态之美”,都是永济市通过一件件民生实事,编织出的幸福生活。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藏着城市发展的温度,也写满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永济最生动的“幸福密码”。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