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12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 兴
初冬,芮城县阳城镇一苹果示范园里,矮砧密植的果树枝头挂满红彤彤的“烟富8号”,20多位果农正忙碌地采摘。这些散发着自然光泽的苹果即将装箱,发往上海市场。
这片示范园的主人,是32岁的“苹果青年”侯彭辉。他紧跟市场需求,通过矮砧密植、水肥一体化等种植技术,种出了风味浓郁、供不应求的“光果”,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光果’指的是不套袋、自然生长的苹果,”侯彭辉介绍,“虽然外观不如套袋苹果光滑,但甜度高,风味更浓郁。”自2015年起,他的果园就开始尝试这条特色种植路线。
来自上海的客商张步勋已是第4年来到这里收购“光果”,短短半个月就发货10多万公斤。“这些‘光果’纯天然、味道浓,”他赞不绝口,“运到上海后,消费者反馈说吃出了独特的风味,回头客很多。”
市场认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侯彭辉的“光果”采取订单式销售,直径70毫米以上的苹果收购价达每公斤12元,远高于普通套袋苹果。
科技支撑是侯彭辉敢走“光果”路线的底气。示范园不仅采用滴灌节水技术,安装农田探测仪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和天气变化,还创新性地发展林下经济,在果树下放养鸡鸭鹅,形成生态与科技并重的管理模式。目前,整个示范园实现了割草、打药、灌溉、施肥全机械化作业。
据了解,300亩的示范园如今年产苹果75万公斤,产值达800万元。侯彭辉还在芮城县城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仓储配送中心、1000平方米的冷库和15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中心,致力于打通全产业链。
青年农民侯彭辉的“光果”实践,诠释了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的发展理念。侯彭辉以市场为导向,用科技赋能,种植的苹果不愁销路,这正是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的鲜活写照。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