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山西新产业技师学院(运城市机电工程学校)打造特色党建育人模式——

“五彩”赋能 向“新”而行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07

本报记者 李宏伟

“20世纪60年代,一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的精神如一座丰碑矗立在兰考,矗立在中国大地,他就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讲述。这是山西新产业技师学院(运城市机电工程学校)(以下简称:山新院)党委委员鲍进军的一堂微党课。这是山新院坚持党建领航、思政育人教育教学的样态。

党建领航夯根基,思政育人润成长。2024年以来,山新院党委紧紧围绕运城市委“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立足该校自身资源禀赋,明确提出“一牵引两全力”“固本兴新”发展思路,以“五彩同绘、品质山新院”特色党建为牵引,依托“十大工程”“十大行动”,全力夯实中职教育基本盘,全力开辟社会培训育人新赛道,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学校在职业教育道路上行稳致远,实现了党建与教育教学事业发展同频共振。

   筑牢根基——

 党建领航有方向

“同学们,学习为了什么?我们的青春在哪里?就在脚下,在勇毅前行的征途中,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天晚自习上,山新院党委书记田峰走进对口高考部三年级教室,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奋斗、共话青春理想的价值。他用幽默的话语点燃学生的兴趣,通过身边真实案例和自身经历诠释了为自己学习,为所爱的人学习,为祖国、民族和伟大时代学习的道理,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声情并茂又内涵丰富的思政课。

在山新院,党委书记田峰和普通教师一样,进课堂、讲党课、上思政课。一个学期的课排得满满的。今年开学时,他为电商2474班学生讲授了《哲学与人生》的思政课。田峰紧扣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原理,紧密结合电商专业发展实际与学生成长需求,通过阐释“实事求是”“对立统一”等观点、剖析行业典型案例、组织互动讨论,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有效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

“人人能讲思政课、个个会讲新思想。”在山新院,这是领导干部和教师的“看家本领”。校领导带头走上讲台,讲授专题党课、大思政课,党员讲微党课,成为该校加强思想引领的生动注脚。

该校各教研室党员教师也积极参与听课,课后围绕授课思路、内容设计、专业融合路径、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开展集中点评。这种“带头授课+集体听课+点评学习”联动机制,不仅让优质教学经验快速辐射,更以点带面推动学校“课堂革命”向纵深发展,为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责任担当的技术技能人才筑牢课堂根基。

近年来,山新院坚定将党建工作摆在首位,持续强化对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的政治引领,形成了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单位分工负责、全校上下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全面推进党建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为了保障党建工作全方位走深走实,该校首先从学习抓起,坚持全员理论学习系统化、经常化。坚持系统规划“学”,实行“1+1+N”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一月一天集中学习、一月一次扩大会议学习、N次日常学习;坚持多维触角“学”,开展“读书润心”行动,让党员干部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坚持融入实践“学”,围绕办好师生实事、攻坚重点项目、解决发展难题等多个方面,切实将学习成果与学校发展蓝图有机结合,融入学校“十大工程”“十大行动”实践工作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其次,创新实施“党建+业务”融合模式,组织建设提质增效。班子成员带头“揭榜挂帅”、攻坚克难,推进“十大综合治理工程”,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在全校上下形成了三级联动、蓬勃向上的澎湃动力。

党委带头冲。学校健全领导值班制度,党委“带着干、教着办、做给看”,制定第二专项议题制度“听汇报、统思想、明要求”;聚焦“四大狠抓”即狠抓常规管理、狠抓专业建设、狠抓大赛、狠抓社会培训,以靶向施策筑牢发展根基。

中层扎实动。学校明确职责边界、职责清单,每周召开部门例会、汇报会,刚性执行“当日工作当日毕、当周工作当周结”工作要求。

全员齐上阵。在实践中,深化“三讲”教学机制,即青年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展示课、高级讲师示范课,守好教学主阵地,夯实育人硬实力。开展教职工“我的学校我做主、我为学校献一计”建言活动,人人为学校发展贡献“金点子”。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校将党建工作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发展格局,学校发展活力不断涌现。

 创新赋能——

 “五彩同绘”聚合力

当正午的阳光洒满教学楼,当课间的喧嚣渐次褪去,一阵激昂悠扬的旋律便会准时在山新院校园的上空回荡。从《走向复兴》的铿锵誓言到《歌唱祖国》的深情告白,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坚定信仰到《少年中国说》的青春朝气,校园广播站的午间红色歌曲时段,正以最动听的方式,为师生们开启一段涤荡心灵的红色之旅。

为推进铸魂育人工程落地见效,该校开展红色歌曲传唱活动,以红色歌曲铸魂育人。每天中午饭后时段,校园广播站播放红色歌曲,用旋律传递力量,用歌声凝聚人心。此项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校园文化生活的温馨点缀,更是该校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嵌入细节,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思想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让红色基因跨越时空,与当代青年产生深度共鸣,厚植铸魂育人工程底色的生动实践。

2024年以来,该校创新党建工作,构建“五彩同绘、品质山新院”特色党建模式,通过“五彩”板块分别聚焦政治建设、文化传承、职业教育、青年培养、银发力量,覆盖党建工作多个维度,形成系统完整的党建体系,让党建工作与学校办学方向、发展目标一致,相互促进。

筑牢信仰红,凝聚发展之“魂”。该校积极引导全体师生牢固树立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决听党话、跟党走,让信仰红成为青年发展的底色,让红色精神引领学生成长,促进教育的发展。

弘扬传统金,聚焦发展之“核”。在实践中,该校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放教育平台让馆藏图书“走”出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让青年学子“动”起来;强化思政课堂功能,让传统文化“融”进来;开发编印校本教材,让古文经典“活”起来等方式,让优秀文化的金色阳光点亮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绘职业蓝,夯实发展之“基”。该校强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理念,建立党建带头人和职教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双向培育机制,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职业技能竞赛等三大赛事提档升级,以职业竞赛推动专业建设、内涵建设、项目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职业竞赛水平,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形成“中等职业教育+高级技工教育”的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

绽放青春绿,强化发展之“本”。该校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团建赋能”工作理念,以党员先锋示范岗为牵引,着力打造青年读书分享会、青年理论宣讲团、青年志愿服务队、千名青年进百企等团青品牌,在“党建搭平台,群团齐勠力”的浓厚氛围中凝聚青年力量,激发青春动能。

彰显老骥银,融合发展之“力”。老教师、老党员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该校充分调动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参与学校办学治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银发工作室”“银发大讲堂”“银发建言堂”为平台,引导学校各类银发人才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技能培训等方面发挥“银发先锋”力量,在传帮带中彰显“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银龄”政治本色。

田峰说,可以说,“五彩同绘、品质山新院”调动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找到自己的理想,找到未来的目标。在实践中,学校不断在内涵挖掘上再深化,丰富“五彩”时代内涵。这就是紧跟时代发展和党的最新要求,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运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丰富“五彩同绘、品质山新院”特色党建模式的时代内涵。“信仰红”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传统金”多融入运城本地非遗文化和特色产业文化,增强文化传承的地域性和针对性;“职业蓝”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加强智能制造、现代信息等新兴专业的党建引领;“青春绿”结合青年学生思想特点,融入新媒体元素;“老骥银”拓展银发人才参与产教融合、技术指导的渠道。通过不断实践,让“五彩”内涵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同频。

  “党建+”育才——

  融合发展促成长

课堂以“天气预报”为情景主线,贯穿始终,通过“单词学习—默写巩固—句型操练—框架构建—实战应用”五步教学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描述天气的核心词汇与句型。小组合作环节中,学生化身“天气预报员”进行情景展示,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课堂氛围活跃,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这是该校二年级党员教师讲示范课的场景。在山新院,通过“党建+”教学的示范实践,带动课堂创新、教学提升。

在实践中,该校积极推进“党建+”工作模式,以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就业等工作的衔接相融,将党建工作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实际效能。这种模式激发广大教师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同时,该校把党建带头人和职教带头人的“双带头人”培育、职业竞赛等“职业蓝”成果转化为专业建设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党建+教学,打造优质教育之基。在实践中,将党建与职业竞赛、课程思政结合,“大赛提质”工程成效凸显,在山西省第十九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语文团队获一等奖,汽修团队获专业组三等奖;在省级班主任能力大赛中,三组同志6人次分别获得名班主任工作室、业务能力组、育人单项三等奖;29个思政微课和1个特色文化育人品牌被认定为省级项目;2025年职教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本科达线5人,本专科达线率98.4%,真正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目标。

党建+产教,拓宽全面育人的路径。该校与阿里巴巴、天猫养车、海尔、大运汽车等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建“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产教融合基地,形成“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的闭环培养模式,真正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衔接。

党建+资源,丰富校校联盟的教育资源。携手杭州技师学院、苏州技师学院、常州技师学院等6所“职教领域‘双一流’”院校,缔结校校战略联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搭建中高技贯通培养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拓宽通道;积极对接7位运城籍非遗传承者,促成非遗大师工作室入驻学校,全面提升非遗传承的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切实将非遗传承深度融入育人体系,从社团活动、课程内容、专业建设三大维度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新阵地。

同时,该校在党建工作中,加强服务社会职能,社会培训规模持续扩大,年培训超6000人次,助力2000余人持证上岗;“盐湖水泵产业学院”正式揭牌,县校合作、企校联动深入开展,逐步形成紧密对接我市“产业地图”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在服务运城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技师学院的担当作为。扎实推动4个省级项目,项目资金超千万,精准投向学校专业建设、内涵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关键领域,形成全方位发展支撑体系,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能,激发强劲发展活力。

在提升育人质量的同时,该校深耕文化底蕴,助力校园文化提质。近年来,该校不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档达标,呈现欣欣向荣、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新形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校训墙、宗旨石、文化长廊、桂衡书吧等成为亮丽风景线,文化育人功能持续增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形象。

田峰表示,下一步,山新院将不断探索“五彩同绘、品质山新院”特色党建模式推广应用路径,扩大模式的辐射范围和示范效应。通过专题培训、经验分享等方式,推动各系部、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应用完善该模式,形成全校党建工作“一盘棋”格局,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五彩同绘、品质山新院”特色党建模式,推动山新院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