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县域商业“破圈”,永济如此“领跑”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07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永济舜都广场上,鑫大国际广场内已响起卷帘门升起的哗啦声;午时,中通物流园装满快递的无人驾驶运输车,如识途候鸟,精准飞向各个快递站点;下午,卿头镇的现代化冷库里,果农们正将一箱箱克伦生葡萄打包装车,发往外地……

永济,这座晋南小城,日常图景里跃动着商业流通的强劲脉搏。不久前,它以一套组合拳,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成为区域发展的观察样本。从城区商业综合体的“涅槃重生”,到田间地头的冷链“锁”住鲜甜,再到智慧物流让城乡“血脉”畅通,永济市正全力激活县域商业体系的每一个细胞。

“织网”

完善县域商业网络体系

一度停业的商场如何重现生机?答案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态焕新。

“来我这,啥都有!”永济鑫大国际广场总经理张向红站在焕然一新的商场中厅,语气里满是自豪。三层卖场,再加上负一层的超市和四层的电影院,这里可谓是永济业态最全的商业综合体。然而之前,这里却还是另一番光景——门可罗雀,甚至停业。

转机源于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造升级。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支持下,新的运营团队投入1600万余元进行改造提升。商场以前建设时是参照西安万达广场的标准,框架结构并不落后,此次提升,主要是内外重新装修升级与招商引资。经过努力,必胜客、霸王茶姬、白洋印象、千千岁等20多家永济“首店”及阿迪达斯、耐克、华为等品牌成功入驻,涵盖百货、数码、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

“从5月开始,我们做了大量形象宣传活动,加上三楼餐饮业态的引流,人哗哗哗地就来了!”张向红说,“现在工作日每天人流量有三四千人,周末能到六七千。”

局面的改观,除了运营团队的努力,更有政府的精准助推。永济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博指着鑫大商场的通道说:“隔着一道门帘的那边,就是百货大楼,每层都能过去。我们打通了两个卖场之间的隔墙,不仅让两个卖场互相引流,也让消费者往来更加方便。”

鑫大国际广场的“复活”是永济市通过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提升城区商贸中心功能的一个缩影。在永济市城区,政府强化核心商圈功能,推动南风百货、舜都广场周边、永济SOHO沿线等区域新业态发展,同步打造舜街、北王夜市广场等特色街区,构建消费、休闲、娱乐一体化格局。 

与此同时,各乡镇的商业短板也正被快速补齐。在开张镇、张营镇等地,各类商贸企业通过自建合建、改造提升、股权合作等方式,升级乡镇商贸中心和农贸市场,实现镇级消费市场全覆盖。这些业态在满足肉蛋奶、日用品等基本消费外,还逐步增加了家电、服装、农资等品类,并配备餐饮、亲子娱乐等功能,让乡镇居民“足不出镇”即可享受更好的消费体验。

从城区商圈的提质增效,到乡镇网点的覆盖升级,永济市正通过精准“织网”,让商业活力渗透到县域的每一个角落。

“锁鲜”

推动流通体系转型升级

从集中上市的压价贱卖,到冷库存储的错峰增值,高标准的冷链体系不仅延长了农产品的货架期,更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

走进位于卿头镇永喜庄村的永济市中润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中润保鲜仓,几十名村民面对面坐着,熟练地分拣着克伦生葡萄,果实的绯红与快递筐的明黄反差明显。

“现在运城的葡萄收购基本已到末期了,这些都是发电商的,每天大约5000筐。”中润保鲜仓负责人李卓澎介绍。

分拣场地边上,就是新建的高标准冷库。推开一扇厚重的库门,冷风瞬间蹿出,眼前是分为3层的立体存储空间,层层叠叠堆满了今秋收获的葡萄。

卿头镇拥有5万亩葡萄,其中“克伦生”有3.5万亩,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晚熟克伦生葡萄基地。

与当地很多冷库的小步快跑、逐步升级不同,中润保鲜仓起步标准就很高。

高标准体现在细节:采用风冷与水冷双系统制冷,比普通单风冷模式保鲜时间更长,可以有效延长货架期;采用数智化温控系统,温度可在标准值上下0.1摄氏度精细调节;单设与冷库同等标准的密闭恒温二级分拣区,确保葡萄从入库到出库全程“不脱冷”;在电商销售上,配备自动开箱封箱机,效率提升数倍……

先行者的带动效应已经显现。在中润保鲜仓引领下,卿头镇最近建设的一家冷库也采用了双系统制冷。

中润保鲜仓项目,得到了永济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的支持。当时,永济市葡萄文化节在卿头镇举办,前往参会的张博发现了这个项目,随后主动上门调研,询问需求,提供帮助。

“农村寄递物流补贴,项目资金支持等,都是商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办理的,有的我们当时都还不知道国家有扶持政策。现在,商务、海关等部门正在为我们办理出口俄罗斯的资质。”李卓澎说,今年他们已经将葡萄出口至菲律宾,甜柿子出口到了泰国。

目前,中润保鲜仓可储存葡萄3000吨至5000吨,线上线下年销售量可超万吨,可带动当地百余名农民就业,增收80万余元。

除了中润保鲜仓,近两年,永济市还重点实施了农翔果蔬批发市场提升改造和南山润田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后者目前已经投入运营,可有效解决永济市目前果蔬产量丰富但零售批发薄弱的问题,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4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00余个,带动全产业链就业上万人。

“通脉”

加快渠道下沉和农产品上行

自动化分拣线、无人配送车、现代物流集散中心……这些更高级别的物流配置,正在永济的城乡之间高效运转或加速建设,直指打通快递入户“最后一公里”与“农产品上行”第一公里。

上午11点,永济中通物流园的自动化分拣线仍在高速运转。出口处,无人驾驶快递运输车安静地等待装载货物。

永济中通物流园主管李文丽介绍:“项目建成运行后,工人数量没有大的变化,但快递分拣量从之前的月均40多万件提高到85万件,可同时服务中通与韵达两家,分拣准确率也从95%提到了99.5%。”

变化,源于去年在永济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支持下配备的全自动分拣设备。记者在现场看到,从外地进来的快递车辆抵达入口,车上的快递经流水线,通过5个供包台实现自动扫码分拣,在高速传送带上精准落入下方对应的上百个快递包袋——每个袋口都代表着永济的一个快递站点。边上工人不时换上空袋,将满袋的放进边上等候的无人快递运输车。

“以前的流程是人工分拣—装进中转筐—装包—装车,现在简化为自动分拣—卸袋—装车。”李文丽说,不仅流程简化效率提高,更解放了工人紧盯面单、容易出错的双眼。

这个自动化分拣线是永济完善城镇村物流体系的代表项目,该项目依托中通快递,整合多家快递资源,通过统一仓储、分拣、共配,配备全自动分拣设备及无人车,有效降低派送成本,解决派件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促进城乡双向流通。

更大的蓝图还在绘制。正在建设的永济市现代物流集散中心,依托中通快递和快运的优势,规划占地超百亩,将建成不少于5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涵盖电商、快递转运、云仓等板块,综合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塑造“智慧物流+云仓储+新零售”的全新运营体系。目前,该项目两个高标仓库的CFG桩基、独立承台混凝土浇筑已全部完成,两个冷库正在进行基础承台的混凝土浇筑和开挖施工。

与此同时,永济市还依托“乡村e镇”建设,全力打通农产品上行网络,创新性地设立“特产前置仓”——即在大中城市和重要物流节点的消费前端建仓,以缩短配送环节,提升时效,有效规避消费旺季爆仓问题。

从城乡末端的精准投递,到消费前端的战略布局,永济市通过物流体系的“硬联通”与运营模式的“软升级”,实现了“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高效双向流动,为县域商业的持续领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在推进过程中,还需要强化与其他政策的深度衔接,特别是要结合永济市打造‘活力生态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激发消费活力、打造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生态,实现县域商业网络的高效覆盖与服务质量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从这个角度来讲,跻身‘领跑县’对永济而言,只是个开始。”永济市商务局局长杨雷说。

本报记者 陈永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