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07
11月6日清晨,临汾市市民赵先生一家驱车来到新绛县绛州富荣文化园。刚进大门,他便被展区内一台民国时期的绛州皮影戏箱吸引——箱身斑驳的缠枝莲纹下,整齐码放的皮影人偶勾起他的童年记忆:“小时候在村里看过皮影戏,没想到在这儿看到了老物件。”
这座位于吕梁山脚下,占地50亩、展馆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晋南最大民间文化园自10月3日开园至今热度依旧:一个月来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11月1日晚,“新绛戏迷协会专场晚会”网络直播获得百万点赞;11月2日专场演出现场更是人山人海。
没有夸张的营销噱头,没有刻意的网红包装,这座地处偏远的文化园,何以成为晋南文旅市场的“现象级黑马”?
十万文物免费看
“活”讲千年绛州魂
走进文化园核心区域,30个主题展馆内,10多万件从明清时期至改革开放初期的文物,构成一部立体的绛州史书。从明清绛州木版年画到抗战时期的军号,从清代质地如玉石的绛州澄泥砚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行车,每一件藏品都带着时光的印记。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块麻布,上面用毛笔书写的45000余个字,字迹工整,内容厚重,引得游客惊叹。“在麻布上写这么多字,真是不可思议!”在此采访的中国新闻社记者陆祁国感叹道。
这件稀世珍宝堪称文化园的“镇馆之宝”之一。文化园共收藏50件此类极具历史与艺术价值的藏品,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展陈设计更显贴心:“绛州十景”展区,“龙香古柏”展柜旁并置老照片与复刻古柏模型,游客扫码即可聆听古柏的传说故事;“汾堤烟柳”展区,用老农具和粮票还原农耕场景。“以前给孩子讲家乡历史总觉得抽象,现在免费看实物就懂了。”新绛市民王女士指着展柜里的老课本说:“这和我小时候用的一模一样,一下子就想起上学时期的日子。”
名角草根齐登台
文化盛宴燃爆现场
如果说文物是文化园的“骨架”,那么丰富多彩的活动便是让它“活”起来的“血肉”。每个周末,文化园里好戏连台:蒲剧名家孔向东团队的蒲剧表演、山西崇道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特色演出、抖音达人的民俗互动轮番登场,热闹非凡。
11月1日晚,“新绛戏迷协会专场”堪称重头戏——特邀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孔向东主持并客串演出,为戏迷票友献上精彩的折子戏,孔向东与新绛戏友李羚联袂演绎的《梁秋燕》选段赢得满堂彩。这场活动吸引1000多名戏迷现场观看,网络直播点赞量突破百万。
周日的文化专场更是人气爆棚。山西崇道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带来的武术、舞蹈表演堪称视觉盛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亲率团队演绎绛州鼓乐;“武林高手”轮番展示翻跟头、耍双节棍、舞狮等绝技,精彩绝伦。拥有12.7万抖音粉丝的“乡村振兴宣传使者”白静也到场助力,她秉持“将个人力量汇入集体”的正能量理念,为现场增添了更多热度。
新绛戏迷杨三九登台演唱《芦花》时,得到孔向东现场指导,杨三九激动得满脸通红:“既能过一把唱戏瘾,还能和名家交流,比啥都开心,下次还要来。”
烟火乡愁暖人心
高性价比聚人气
“逛累了吃顿热乎饭,玩累了就住复古民宿。”这是游客们的共识。4000多平方米的文化餐馆里,清代八仙桌、民国太师椅、上世纪的长条凳随处可见,绛州火锅、鸡蛋璇子、羊汤等当地美食深受游客喜欢。
“土鸡熬汤,慢炖两小时,鲜得很。”餐馆负责人介绍,每到饭点,餐馆内座无虚席。临汾市游客刘女士笑着说:“鸡蛋璇子是用土鸡蛋做的,全是小时候的味道,太惊喜了!”
民宿同样独具特色且性价比超高: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家庭房”内,放着黑白电视机和双卡录音机。卫生间里,抽水马桶、恒温花洒、吹风机等现代化卫浴设施一应俱全。
“摆件是旧的,但住得舒服,一百块钱能体验复古风情,很划算。”游客赵先生说,他和家人在民宿里回忆过往,很有意思。
绛州富荣文化园的故事还在继续。随着冬季到来,文化园正筹备“非遗年货节”,届时将有更多民俗活动和特色美食上线。
用文化打动人心,用烟火留住乡愁,用温情凝聚人气,这座晋南最大的文化园不仅成了新绛文旅的“增长点”,更让千年古城的文化自信在游客的笑容里愈发鲜活。它的成功,为地方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文化+体验+温情”的新范本。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建义 卫世新)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