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市中心医院儿内科:筑就晋南儿童医疗高地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05

精准诊疗

治疗台上摆满已配好的点滴。

秋冬时节,患病儿童明显增多。在市中心医院儿内科,接诊室里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儿。听心肺、看扁桃体、测体温、开检查单,当班医护忙个不停。过去的一年里,儿内科以门诊量95831人次、住院患儿3395人次,为晋南区域儿童筑就了一方“生命绿洲”。

市中心医院儿科成立于1955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毕业后教育为一体的运城市重点专科,2014年成为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0年,市中心医院顺应“以患者为中心”的时代潮流,推动科室向专科化、精细化发展,将儿科拆分为儿内科、新生儿科。成立以来,儿内科以专业和真情护佑少年儿童的健康,托起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回顾儿内科这5年的发展,不仅是国内儿科医疗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见证了儿科医疗服务不断进阶的历程。”市中心医院儿内科主任常素芳说。


爱心护理

学科筑基:让罕见病患儿有“医”靠

研究显示,约50%的罕见病在出生或儿童期发病,并且常累及多系统、多器官,表现复杂。市中心医院儿内科坚持传统优势与医疗特色相结合,多学科协作与专业领域深耕相结合,近5年来诊治百余名疑难罕见病患儿,涉及10余种疾病。

2021年12月的一天,3岁的芳芳(化名)因高烧不退、偶发抽搐、极度嗜睡被父母带到了儿内科:“大夫,你看看我的孩子。在我们当地都住院好几天了,但始终不见好转。”接诊医生李海霞耐心地为芳芳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芳芳的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核酸均呈阳性。而最让李海霞揪心的,是芳芳的头颅MRI(磁共振成像)显示,其双侧小脑齿状核、双侧丘脑及双侧侧脑室旁多发异常信号。这意味着,芳芳患上了急性坏死性脑病。

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数据显示,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是一种少见、快速进展、危及生命的感染相关性急性脑病。冬季相对高发,5岁以下儿童较多见。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可继发于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新冠病毒、人疱疹病毒-6等感染,其病死率高达30%以上,完全康复比例10%左右。

面对这一危急状况,儿内科迅速决定给予芳芳免疫治疗(激素+丙球)、线粒体修复治疗和其他对症治疗。得益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芳芳的预后情况理想,顺利出院。出院时,李海霞叮嘱芳芳的父母:“一定要按时、按质进行康复治疗,有问题随时联系。”

打开儿内科的文件柜,肺囊性纤维化、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肝豆状核变性、塑型性支气管炎、周期性发热、黑热病、肺动静脉瘘、先天性皮肤发育不全……数十个疑难罕见病的病例安静地“躺”在柜内。文字沉默无语,但背后的故事令人揪心。

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脑病、急性肾损伤、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3级(176/129mmHg)、肺炎、胸腔积液、心包积液、高脂血症、高凝状态……这段长长的文字不是医学生的上课笔记,而是萱萱的诊断书。“她今年才11岁啊,医生救救我的孩子吧!”拿着薄薄的一纸诊断,萱萱的父母瘫坐在椅子上。

“住院头3天,萱萱的血红蛋白从149g/L下降到124g/L,白细胞计数从6.05×10^9/L降到不足4×10^9/L。为抑制其体内的‘炎症风暴’,我们分两次为其置换了6000毫升的血浆,几乎相当于萱萱的全身血液换了两遍。可以说,这里绝大多数病例均为运城市首例确诊的患儿,但危重症救治成功率达99%以上。”常素芳说。

为提升诊断能力,儿内科坚持学科发展为基,分别确立了儿童呼吸、神经、内分泌、消化、心血管、肾脏、重症、风湿免疫、儿童保健、儿童中西医结合等多个亚专业,开设了PICU(儿科重症监护室)病房,率先开展了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视频脑电图检查、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儿童肺功能检测、过敏性疾病皮肤变应原点刺技术、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舌下脱敏治疗、生物制剂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多项新技术。

同时,儿内科积极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开展药物临床试验10项。其中,预防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一项评估MK-1654用于健康早产儿和足月儿保护效力和安全性的IIb/III期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研究”项目入组病例数位居全国第一,并成功通过了国家药监局项目核查。

医疗驱动:让诊疗更规范、更标准

10岁的小力(化名)于2022年被诊断患有哮喘,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用药史。一年后,因为病情反复,小力的父母带他前往西安就诊,显示重度阻塞性肺通气障碍,哮喘基因阳性,确诊患上了难治性哮喘。考虑到长期就诊需要,小力父母选择回到家乡就诊。

针对小力的病症,儿内科接诊医生景龙在原有的信必可都保、孟鲁司特、西替利嗪3种药物外,加入了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奥马珠单抗”,主要针对过敏性疾病中的一个重要炎症介质IgE进行阻断治疗,并随时根据病情具体调整剂量。2024年6月,检查显示,小力重度阻塞性肺通气障碍变为中度。2025年7月,最近的一次检查显示,小力的症状得到稳定控制,急性发作减少。

回忆起小力的治疗经历,景龙觉得颇具代表性:“不少父母在孩子出现症状时一般选择去诊所或自行购药治疗,症状好转后便不再管理,导致哮喘漏诊或诊断不足。”

近年来,来该科治疗的患儿中,小力这样的孩子不少见。“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凌晨发作加剧。近30年来,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作为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哮喘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部分患儿在确诊后,还容易因症状不明显而忽视每日规范用药,进而导致病情复发、加重,甚至进展为重度哮喘。据悉,我国55%~70%哮喘患者处于控制不佳状态。”常素芳说,近年来,儿内科持续推进诊疗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提升医护人员专业能力,逐步构建起从筛查、诊断、治疗到长期随访的儿童哮喘全病程管理模式。

该科室配备先进的肺功能检测仪、FeNO(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设备、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等,可开展各种病原学宏基因检测、全外显子基因测序,为精准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了坚实保障,并严格遵循国内外最新指南,积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持续推动诊疗技术进步。2019年9月,市中心医院儿内科获中国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称号,标志着该院在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疗、管理及教育方面达国内先进水平。

服务赋能:让儿科不再是“哑科”

因为患儿年龄小,不能准确表达病情,加之病情变化迅速,风险性更高,故儿科在业内又被称为“哑科”。如何让“哑科”不“哑”?儿内科给出的答案是——打造有温度的科室,提供有关怀的医疗。

近年来,儿内科打造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适儿化就医环境,最大限度舒缓孩子就医时的恐惧。初入诊区,便可见墙上张贴的卡通贴纸、绚丽的儿童画作、指示牌、温馨提示等,童趣细节处处彰显,有效缓解了患儿就医时的紧张情绪。同时,诊区的“无尖角”设计及四周可见的宣教栏,也使家长在等待就诊中得到一丝慰藉。

“你看,这一张小卡片,解决了我的大问题。”王女士的孩子刚刚因病住进了儿内科。刚一入院,护士就把一张小卡片递给了她。“我只需要手机扫描名片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享受用药咨询、直通药师、愉悦床旁用药指导等服务。一点小创新,解决了家长的大问题。”让王女士赞不绝口的,是2025年5月,儿内科联合药学部推出的“儿童安全用药小助手”服务。

  “这里的医护人员贴心、细心,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孩子着想。”一名患儿的父亲李先生说,去年冬天,他带孩子来这里看病,由于天气寒冷,医生在给孩子听诊前,贴心地将听诊器金属头握在手里捂热。这个举动让他颇感温暖。“虽然是一个很小的举动,但折射出的是医护人员的爱心与贴心、用心与专业。”李先生说。

与此同时,为普及儿童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儿童及照护人健康素养水平,儿内科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科普教育:各候诊区摆放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普及儿童健康常识;儿童节、各种疾病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义诊;组织专家走进社区、学校、乡村,普及疾病科普知识;医护人员为患儿家长组建微信群,利用网络便利及时为家长答疑解惑……

在医生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患者出院时赠送的锦旗:“医术精湛传四方、医德高尚暖人心”“德医双馨、医者楷模”“医者父母心、仁心暖患者”……这是他们用真诚对待患者,用真心、真意的朴素情怀温暖患儿及家长心灵的最有效见证。

图文/记者 王耀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