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05
杜德建
10月20日至25日,我有幸随山西省先进典型代表团赴贵州省开展学习交流。从遵义会议会址到苟坝会议旧址,从娄山关的雄关漫道到红军烈士陵园的英烈忠魂,从与贵州省道德模范的研习交流到《红飘带》舞台上见证革命先辈的赤诚与坚守,每一处旧址都承载着厚重历史,每一段往事都激荡着精神力量,每一场座谈与展演都凝聚着思想共识、传递着信仰光芒。这场红色之旅让我接受了深刻的灵魂洗礼与思想淬炼。
红色地标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精神的教科书。在遵义会议会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无声诉说着1935年那个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正是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置身其中,我深切体会到立身自身实际,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换来的真理。
相较于广为人知的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同样意义非凡。在这里成立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全权指挥中央红军军事行动,为后续军事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毛泽东同志以少数说服多数的坚持,彰显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敢于担当的政治勇气,正是这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让红军在迷茫中找准了方向。而娄山关上,“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豪情与激战,不仅见证了红军的英勇无畏,更让“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遵义会议精神有了更生动的注脚;红军山上矗立的纪念碑与长眠的英烈,则用无声的坚守诉说着革命理想的崇高,让我对“为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参加贵州省道德模范座谈会,则让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在我心中愈发清晰。贵州省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借鉴。双方的交流探索让我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不是陈列在博物馆的展品,而是激励当代人奋进的精神动力;遵义会议精神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蕴含着“从实际出发,为真理探索”的时代密码。
大型情景剧《红飘带》,见证了革命先辈的赤诚与坚守。剧中演员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坚毅的眼神,都像在把书本里的历史故事“活”了起来。让我更真切地懂了这片土地上曾历经的风雨,也更明白如今的山河无恙,正是无数先烈用热血与信念织就的结果,这份感动与敬意,比任何时候都来得鲜活和厚重。
此次贵州之行,是一次寻根溯源的初心之旅,更是一次汲取力量的奋进之旅。踏上归途时,贵州的山与水仍在脑海中回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未来的路,我们既是故事的倾听者,更应是奋斗的践行者。我要带着从贵州汲取的红色养分,把先辈的期望、时代的使命变成新征程上扎实的行动和坚定的步伐。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