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27
天际线灯光勾勒出城市轮廓,地下排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道路沿线裸露地块披上绿色新装……今年下半年以来,河津市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一系列民生工程同步实施,让这座城市正悄然发生美丽蜕变。
天际线亮化
昼夜交替间的城市名片
夜晚的河津,焕发出不同于白天的魅力。主干道两侧,十层以上建筑天际线灯光依次亮起,勾勒出城市优美的轮廓线。这一变化源于河津市今年启动的城市天际线专项优化工作。
“城市天际线是城市风貌的‘第一印象’,也是衡量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8月份开展亮化专项工作以来,已完成177栋建筑天际线亮化工作,剩余43栋建筑预计10月底完成。
亮化建筑总数将提升131%,基本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为推进优化工作落地落实,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对全市主干道沿街十层以上建筑展开“拉网式”排查。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专班建立详细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每一处细节都契合城市整体美学规划。
“天际线的优化不仅是视觉上的提升,更是城市功能与民生需求的精准对接。”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进度、协同、长效”三大关键词推进。
河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紧盯剩余建筑的亮化任务,协调产权方抢抓工期,安排专人现场监督,确保进度、质量、安全“三同步”;强化协同共治,健全长效机制,持续跟踪排查整改与亮化工程进展。
“通过‘白天看颜值、夜晚看气质’的双重提升,让城市天际线成为彰显城市品质的‘立体名片’,切实增强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该负责人说。
裸土覆绿
绿化黄金期织就城市绿廊
一处处“黄土补丁”变身精致景观,一条条“裸露空白”逐渐织就绿廊。河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抢抓秋季绿化黄金期,全面推进市区道路沿线裸露地块整治。
九龙大街北段的微地形绿化现场一派繁忙,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地被植物种植收尾。该区域绿化总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精选雪松、法桐、金叶榆、树状月季等乔灌木,构建起层次分明、色彩协调的街头景观。
与此同时,万春街道路沿线绿化全面铺开。12000平方米的绿化地块上,白蜡、国槐、雪松等苗木交叉栽植,预计11月底前完工。昔日斑驳的黄土将被连绵绿意覆盖,“黄土裸露带”披上“绿色新装”。
“针对不同成因的裸露地块,我们坚持宜绿尽绿、应覆尽覆原则分类施治。”河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武华东介绍,对施工遗留的凹凸地块,先清运垃圾、平整土地再植绿;对居民密集区的裸露带,则规划为兼具休闲功能的绿地空间。
前期,该局开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拉网式排查,对市区裸露区域全面摸底,建立整治台账。在施工过程中,兼顾生态科学性与景观艺术性,针对不同光照条件选配植物,以高大乔木构成骨架,中层花灌木丰富色彩,低层地被织就肌理。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市区225余亩裸露土地统计,累计植绿面积超过90余亩,并同步建成1处口袋公园与1条绿色廊道,有效遏制了扬尘污染,为市民拓展了休闲游憩的绿色空间。
地下管网升级
破解内涝难题的民生工程
作为河津市今年重点民生工程,龙门区地下排水管道改造工程目前正按计划稳步推进。项目覆盖辖区17条道路,总投资8167.85万元,完工后将彻底解决原有管网老化、排水不畅问题。
在工程核心路段希望街施工现场,改造已进入关键收尾阶段。工人们正加紧开展人行道铺装作业,该路段路面已变得干净整洁,人行道、绿化带与周边建筑搭配协调。
“希望街周边聚集着学校、市场、商场和居民小区,人员密集。改造前道路两侧杂草丛生,既影响市容,又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工程现场负责人薛国红介绍,此次希望街改造设计长度580米,实现了“管网、环境”一体化提升。
此次改造涉及铝都大道、民生路、希望街、横三路等17条道路,分两个标段同步施工,今年8月正式开工。施工严格遵循“资源合理利用”原则,对现有管道分类改造——保留合流管作为雨水管,将符合条件的管道改造为污水管。
项目配套实施多项附属工程,包括新增污水干管17.02千米、雨水干管3.72千米,以及雨污水引出支管铺设、错接混接改造、路面拆除恢复等。
为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项目部制定多项精细化措施:合理规划施工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段;加强施工现场围挡与保洁管理;针对原有地下管网布局复杂的情况,动态调整方案。
目前,各路段建设进度有序可控。整体工程完工后,17条道路将全面实现雨污分流,进一步补齐城市功能短板。
河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建设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将持续深化精细化管理,通过补绿、增彩、提质组合拳,打造一路一景、一段一特色的街道风貌。
从点亮天际线到升级地下管网,再到织就城市绿廊,河津正以“绣花功夫”实现城市“里子”与“面子”的双重提升,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愿景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记者 余 果 通讯员 赵阳飞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