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23
记者 杨红义 杨 琳
“和村民组长处朋友”
“草莓西红柿我看行”
……
这些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工作方法,通过一期期“支书论坛”,在夏县南大里乡村主要干部中悄然走红。
“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今年7月以来,南大里乡以“实战赋能·共治共享”为主题,组织全乡10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开展每周一期的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活动打破“坐而论道”模式,通过支部间互学互鉴,有效破解基层治理“本领恐慌”,推动“新夏都·群治理”落地生根。
“书记讲给书记听”,新理念点燃新引擎
“不比不知道,同样是抓党建,人家能把党员积极性调动得这么好,真是打心眼里佩服!”8月4日,在聆听南大里村党支部书记张保国分享的“支部建设经”后,郭牛村党支部书记任世强对标对表自己村里的情况,就再也坐不住了,“以前总觉得自己村的村集体经济还行,可以‘一俊遮百丑’,现在看来咱们得赶紧补上支部建设这堂课。”
说了算,定了干。8月13日至15日,任世强主动开设为期3天的专题党课班,邀请南大里乡骨干进村,为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授课培训。课程内容直击痛点,从党员权利义务明晰到“微腐败”警示教育,再到农村集体经济运营,可谓干货满满。
学到新理念,治理有新招。前不久,郭牛村村民因浇地排号争执不下,险些对簿公堂。任世强没有简单依靠司法调解,而是想起了论坛上学到的“熟人治理”思路,请来邻村北大里村、赵村的党员干部当“和事佬”,组成调解团分头劝说,使一场原本针尖对麦芒的纠纷,在谈笑风生中化解于无形。
“书记讲给书记听”,新理念点燃新引擎。 “人家能靠人脉资源化解矛盾、盘活资源,咱也应该可以!”听完小王村党支部书记王春贵的分享后,赵村党支部书记郭登格心里顿时燃起一把火。恰逢南大里乡党委部署危房排查任务,他立即召集支部委员、老年协会会长和老党员组成工作小组。
拆除危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难度不小。小组先从通情达理的村民入手,再攻坚“硬骨头”。
“村委会出钱拆房清垃圾,既消除隐患又美化环境,别人家都主动配合了,咱还能落后?”
“现在政策好,村里帮忙拆危房、除隐患,村子变得更安全、更漂亮,大家都舒心。”
“整治好了,村里环境美了,年轻人回来也愿意多待几天。”
……
这些拉家常式的劝说自然生动,有效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也得到了大家的有力支持。截至目前,赵村已成功拆除30多处危房,并乘势而上,对沿街闲置宅基地进行整合,建起十余座村中小花园。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僻角落,如今花香四溢,成了村民聊天休闲的好去处。
“书记跟着书记学”,土办法解决大难题
赵村有9个村民小组,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好,但长期以来村内事务大多由村“两委”干部包办,小组长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今年在推进下水道改造工程时,问题集中爆发:由于只安装主管道不接入农户庭院,部分村民认为“光破路、不实惠”,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原定3月启动的工程拖到6月仍无进展。
7月21日,“支书论坛”开坛讲座上,北大里村党支部书记张生贵率先登台,分享“班子建设经”。其中,用一些土办法激励村民组长团结一心的做法使大家深受启发。
论坛一结束,赵村党支部书记郭登格就行动起来。他先召集9名小组长开会,重新明确各自责任区域。7月底,又组织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到邻村参观已建成的下水道工程,现场答疑解惑。经过细致沟通,群众心结逐渐解开。9月初,总长4295米、共计7条巷道,总投资180万元的巷道改造项目顺利开工。在村民组长的全力支持下,工程“开挖一段、铺设一段、回填一段”。目前,两条主巷已基本完工,有望10月全面竣工。
“书记跟着书记学”,土办法解决大难题。
三荷村由三村合并而成,是个蔬菜大村,拥有400多个大棚,但产业转型升级缺乏突破口。辛董村党支部书记李俊红分享的党员带头试种草莓西红柿调产经验,让三荷村看到了希望。
“辛董村邀请寿光专家驻点指导,由党员率先示范,以‘保底收入+反补化肥’模式带动13户村民参与,引进试种高品质高收益的草莓西红柿,实现亩均增收翻番。”三荷村党支部书记樊福会说,“遵循这一思路,我们村筹资80万元,利用原先种植玉米的集体耕地,新建6个新型地暖棚,发展草莓西红柿。目前,第一个棚基础已完工,下一步搭建钢架,如果天气不影响的话,很快就能建设完毕、投入使用。”
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从“经验共享”到“发展共促”,南大里乡矛盾纠纷、群众投诉和“推诿扯皮”现象显著下降,党员参与度、群众满意度及村集体收入明显提升。在“支书论坛”的带动下,赵村推行“三单工作法”,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彻底拆除老旧危房33户115间,成为全乡典型;小王村逐巷清理乱堆乱放,积极争取项目修缮道路和下水道,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南北晋村发展大棚产业,挖掘红色文化,开发旅游资源,荣获“国家地质文化村”和“运城红色教育基地”称号……
“用土话讲实例,用数据说成效,推动经验共享常态化、问题解决长效化,将治理效能转化为‘幸福账单’。”南大里乡党委书记张志荣说,“下一步,我们将紧紧盯住村主干这个‘群治理’主体,推动‘支书论坛’持续深入开展,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好运之城贡献力量。”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