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金秋田野上的“保粮战”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16

10月14日清晨,雾气还未散去,新绛县泽掌镇光村村民席更虎就走进玉米地掰玉米。“雨虽然停了,但收割机仍进不了地,只能人工掰。我这9亩玉米早熟了,再耽误就要坏在地里了。”席更虎的焦急,是该县秋收面临的普遍挑战——持续阴雨导致田间湿软、农机难进。

未雨绸缪,新绛县早已布下“保粮棋局”。秋收启动前,该县农机发展中心就完成全县2450台农业机械“拉网”检修,370台玉米收割机“满血待命”。同时,对1000余名农机手、修理工开展专项培训,为抢收工作筑牢设备与人才双重基石。降雨间歇,农机部门迅速组织履带式收割机投入作业。这类机械能在湿软田垄上灵活作业,切割、摘穗、脱粒、秸秆粉碎,金黄的玉米粒如瀑布般涌入车斗。

为应对连阴雨带来的“抢收+保粮”双重压力,该县农业农村部门与县农机发展中心打出“组合拳”:11台履带式收割机分片推进作业;8台大型烘干设备马力全开,日烘干能力达900吨;9支应急突击队24小时待命处置突发状况。该县农机发展中心还及时发布粮食烘干中心(点)信息,方便农户就近送粮。

同时,新绛县委组织部发布倡议书,号召该县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急投身“抗秋汛抢收种保丰收”工作。针对农机具无法进入的泥泞地块,“青年党员抢收服务队”和志愿者扛着农具钻进玉米地,帮助缺劳力的农户掰玉米、装袋、搬运。

夜色渐浓时,应急灯照亮部分抢收地块,收割机的轰鸣声与人工掰玉米的声响交织在田野间。“全县种植的30万亩玉米,目前已抢收5万多亩。”该县农机发展中心主任柳涛表示,“接下来我们会继续科学施策、争分夺秒,让‘颗粒归仓’的承诺稳稳兑现。”

(本报特约通讯员 卫世新 通讯员 张秋明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