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14
本报讯(记者 游映霞)近日,国家文物局、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公布第一批“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协同保护名录,全国28处文物与古树共生的活态景观入选。运城舜帝陵庙及其“活柏抱死柏”“连理柏”特色古树名列其中。
古树名木是与文物互为印证的“活文物”,更是中华文明延续性的生动证明。此次入选的28处保护对象呈现“南北均衡、特色鲜明”的分布特点。其中,北方多地以古树与古建筑承载中原文化根基,运城舜帝陵庙便是典型例证。
舜帝陵庙“活柏抱死柏”及“连理柏”协同保护对象,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舜帝陵庙和树龄约4000年侧柏“活柏抱死柏”“连理柏”。陵庙内古柏成群,与殿宇、碑刻相映成趣,形成建筑与古树联动的文化景观群落,成为研究舜帝文化的重要史料和依据。
在舜帝陵庙的古柏奇观中,“活柏抱死柏”最为动人。一株枝繁叶茂的新柏紧紧包裹支撑着枯槁古柏,“死柏不倒、活柏相拥”的景象已持续千年,古往今来人们视其为舜帝“孝感天地”精神的化身。活柏象征生生不息的传承,死柏代表不朽的圣德,二者相依构成跨越时光的精神图腾。与之齐名的“连理柏”则以枝干缠绕的姿态,成为忠贞爱情的文化象征,被民众亲切称为“夫妻柏”。此外,“子孙柏”“五子登科柏”等古树各有传奇,与陵庙建筑共同构成四季有景的文化空间。
舜帝陵据载由大禹选址定陵,陵寝嵌有明万历年间“有虞帝舜陵”石碑,建筑群历史可追溯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历经元末战火、嘉靖地震等劫难后,于明万历年间复建留存。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内博物馆通过文物文献生动讲述舜帝“制五常之教”“抚琴作《南风歌》”的故事,而“五子登科柏”的五枝分杈形态,更成为家长寄托期许的文化符号。
此次运城舜帝陵庙入选协同保护名录,不仅强化了古树与古建筑的整体性保护,还让蕴含其中的德孝文化与生态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随着协同保护机制的落地,这些千年古柏将继续守护文脉、见证传承,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重要纽带。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