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14
“小朋友们,猜猜看这是什么字啊?”“这是月,这是口,这是四,这是中。”“对了,大家都答对了。”……
10月12日,在永济人民剧院,一场有趣的汉字猜字谜正在开展。开演前,音乐剧《博物馆奇妙游之汉字在哪里》主创团队与小朋友趣味互动。
奇幻科普音乐剧《博物馆奇妙游之汉字在哪里》由深圳市小橙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歌舞演艺集团、郑州城建聚橙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剧目通过跨越时空的奇幻叙事,生动展现汉字从甲骨文、篆书到繁体字、简体字的演变历程。剧目延续“最好的爱是陪伴”的理念,在舞台叙事与艺术呈现中兼顾儿童趣味与成人审美,让孩子在奇幻探险中认识汉字、了解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让家长在陪伴的过程中,重温文字背后的民族记忆与情感根脉。
《博物馆奇妙游之汉字在哪里》以“汉字的消失”为谜题,讲述主角张小远与不同时代的古人组队寻字,从造字传说、文字统一,到汉字艺术化与简化,串联起跨越千年的演变历程。舞台通过甲骨文、篆书、繁体字到简体字的奇幻对话,以童趣与想象力赋予历史新的生命。厚重的历史与轻松有趣的舞台交织,让汉字不再是课本上的抽象符号,而是鲜活、可对话的文化故事。
原创音乐、群像表演、舞蹈、诗歌的多元艺术融合,是该剧目的亮点之一。主题曲《方方正正中国字》以童谣旋律传递汉字之美;《一横一竖》则用肢体化作笔墨,将汉字形态具象化,让观众在舞台上“看见”文字的呼吸与律动。音乐、舞蹈、诗歌与书法交织成一场全感官的艺术盛宴,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家长们也在旋律里泛起共鸣。
同时,该剧目在人物塑造上也颇具匠心。不同角色化身不同时代的“文字见证人”,一个人物一段故事,串联起汉字五千年的发展脉络。宏大的历史图景与细腻的个人叙事相互呼应,让历史从课本中“活”起来,大小观众在人物命运中感受到汉字演进的厚重与温度。
纵使相隔千年,我们终会相见在字里行间。在笑声与感动之间,这部精彩剧目落下帷幕。该剧为亲子家庭观众搭建起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汉字的故事在一代又一代观众心中生根发芽。据悉,为呈现更具专业性与真实感的舞台效果,在创作前期,主创团队曾多次走进河南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进行实地采风。在博物馆专家的引导下,导演、舞台美术和音乐团队深入查阅了珍贵馆藏与研究资料,从甲骨文的拓片、历代书法真迹与碑刻之中,获得了第一手创作灵感。许多舞台细节都直接取材于馆藏实物,如舞美设计中的甲骨纹理、道具上的篆书刻痕、歌词中对古文字的描绘等。
演出结束后,大小观众纷纷给予高度评价。来自永济的张女士开心地说:“今天带孩子来观看这个剧目,是想让孩子对中国的文字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孩子们看得非常开心,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
“汉字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导演团队表示,希望通过这部剧,让孩子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造力,并在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根基。从抗拒到理解,从接受到自豪,剧中主角张小远的心路变化,也映射着新一代少年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发现与认同。
永济人民剧院相关负责人李婵表示,《博物馆奇妙游之汉字在哪里》是一部高品质、高创意文化内容的剧目。引进演出,更是一次成功的公共文化教育。接下来,永济人民剧院将会引进多元化品类演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永济市民带来不一样的文化视觉感受,让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文化盛宴。
据悉,《博物馆奇妙游之汉字在哪里》在永济巡演之后,还将前往更多城市进行巡演,让更多孩子在剧院与汉字相遇,探秘古今,感受来自华夏文明的温度与力量。
(本报记者 郭 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