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14
天还没大亮,我们一家老小六口拖着行李箱,挤公交、转地铁,从成都温江出发。目标很明确:去山西运城五姨家,既探亲,也顺道看看晋南的好风光!
高铁像大地的笔触,一路向北。车轮滚动,日影偏西,运城站台终于出现在眼前。双脚刚踏上这片土地,扑面而来的是熟悉的声音和五姨一家早早守候的笑脸。
第一章 壶口听涛 天地一壶收
壶口瀑布。若干年前曾在陕西一侧领略过它的壮观,此番要从母亲河的“此岸”体验,倒要看看“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壶口两岸,历来有争论哪边更雄壮的戏言。
刚靠近观景台,那震彻天地的轰鸣就已撞击耳膜。待站定,一堵浑黄的水墙带着雷霆万钧之势悍然扑入眼帘。河床在此陡然收缩倾泻,上游汹涌而来的黄河水仿佛被天地间一只无形巨壶猛地兜住、收束,继而狂暴地砸向深深的石槽!脚下的平台都在微微颤动。腾空而起的水雾弥漫如急雨,瞬间湿了头发衣衫,那低沉的轰隆声仿佛就在颅腔内回荡。这是母亲河最原始、最野性的脉动!浑浊的水流裹挟着山石的碎块奔腾跳跃,那份摧枯拉朽的巨力,让人头皮发麻,血脉偾张——这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真相吗?近在咫尺,直面其威,才知文字何等苍白。
我记得在陕西那岸,可以平视整个瀑布的宏大场面,像一幅流动的惊世画卷:开阔的河床骤然坍陷,巨量水流如黄龙入穴,激起的浪涛翻滚如沸,白色的雾霭连绵升腾,气势磅礴。此番在山西一侧,则是将自己投入这狂暴的中心,感受肌肤的震颤与气息的压迫。岸边游客纷纷举起手机,对着一个角度拍照,有人兴奋地拿出五十元人民币比对——其背面正是那个经典的背景。巨浪滔天的背景音里,《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似乎也带上了更沉厚的分量。无论两岸视角如何争“雄”,壶口,都是黄河最激烈、最张扬的心跳。
第二章 小西天悬塑 众口皆赞叹
日头正烈,车轮碾过黄土沟壑,我们寻访到了隐于隰县的千佛庵,也就是名不虚传的“小西天”。这里以明代悬塑闻名,被誉为“悬塑绝唱”,足可与麦积山、大足石刻比肩。
小西天全无某些名刹的喧嚣浮躁。依山而建的寺院,格局精巧,曲径通幽。没有身着袈裟的知客僧站在香案后兜售香烛,只见几位穿便服的师傅在佛殿角落静静地安坐。偶尔有游人合十参拜,师傅便会轻轻敲响殿角的钟磬,“铛——”的一声清音送上一份无声的祝福,宁静祥和。
登上一座层叠的钟鼓楼,木构古旧却色彩尚存。而真正的视觉盛宴,在大雄宝殿:不大的殿堂里,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布满了无与伦比的明代彩色悬塑!诸佛、菩萨、飞天、琼楼玉宇、奇花异兽……琳琅满目,精巧绝伦,将整个殿堂构筑成恢宏又精妙的佛国世界,一眼看不尽。游人挤在门口,屏息凝视,只闻一片相机快门的咔嗒声和压低的惊叹——“老天爷,这可真……绝了!”我仰着头,脖子发酸也不舍移开视线,生怕错过了哪个角落的精妙细节。
在狭窄的楼梯间踟蹰时,一位打扫卫生的阿姨主动指着方向:“往上走,二楼看全景去!楼梯陡,扶稳喽!”爬上大雄宝殿的上层,整个悬塑世界的壮阔全景尽收眼底,那份震撼达到了顶点,几乎让人噤声。
更让我难忘的,是这里无处不在的日常温度:比如阿姨那句“扶稳喽”的关切叮咛;比如保安大叔顶着烈阳,守着游客安全时那份尽责的执拗;比如殿内那一声清脆却不喧哗的钟磬,所道出的最朴素的“平安”。他们或许并不时时口诵佛号,但那份为陌生人让路的体谅,记得守一份职责的认真,那份把游客当邻里的热乎劲儿,如同透进殿门的暖阳,比那满堂金碧的佛光更加动人。原来真正的“佛光”,常常就浸润在这人间烟火的气息里。在小西天,我们不仅看到了悬塑的艺术巅峰,更感受到了盛开在寻常日子里的温暖之花。
第三章 永济流连 心波映三绝
行程的尾声,奔向曾有着“大唐中都”之称的永济。这地名或许让不少人眼生,却是个让人一来就舒服得不想挪步的好地方。这里山水相依,古迹众多,生活节奏却不疾不徐,像一本厚重而温润的书。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的千古绝唱,让鹳雀楼名列四大名楼。登上复建的层楼,南眺中条山脉苍茫,东瞰黄河如带蜿蜒,虽无古物可凭吊,但那份凭栏远眺、追思诗意的时空交错感,依然清晰可触。
“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这可是导游词里最打趣的一句。普救寺因《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名动天下。我们踩着石阶走进寺院,梨园里仿佛还能听到西厢的“琴声”。那座方形古塔——莺莺塔,声名在外,与北京回音壁、河南蛤蟆塔、四川石琴齐名“四大回音建筑”。在塔下试着击掌,“呱呱呱”宛若蛙鸣的回音清亮奇异,孩子们咯咯直笑。导游还笑说它与“摩洛哥香塔”“匈牙利音乐塔”这些世界奇塔齐名呢。这样的说道虽未知真假,却更添几分逸趣。
蒲津渡遗址的古朴苍凉别有一番韵味。昔日连接秦晋的大渡口,如今只留下古堤断桥和四尊巨大的唐代开元铁牛以及策牛人与铁柱。它们深埋淤泥逾千年后重见天日,虽然锈迹斑斑,但筋骨沉雄、巍然如山,是盛唐气象最直观的注脚。站在锈迹斑斑的铁牛旁,俯瞰宽阔河道,遥想“铁索连舟固,浮桥映日红”的繁盛场面,历史的风沙扑面而来,沧海桑田之叹油然而生。
永济此行,还有一件心头事——探望年事已高、记忆已有些模糊的大娘。一行人挤进屋里,热络的乡音此起彼伏。握着老人家的手,拉拉家常,回忆些陈年旧事,尽管有些记忆片段彼此已衔接不上,但那份源自血脉的亲情暖流却无声流淌。道别时,老人倚在门框上的身影,让我们带走了一份沉甸甸的温情与挂念。
第四章 尾声
返程路上,仍不舍得错过沿途景致:匆匆一览元代壁画宝库芮城永乐宫的恢宏,探访了庄严肃穆的常平关帝家庙,并在夕照中将运城标志性的七彩盐池尽收眼底。日暮时分,坐在盐池边的食肆里,伴着潋滟湖光,大啖油润美味的河东名吃,疲惫的身体与心灵都得到了极大的抚慰。
晋南走一遭,方知华夏文明根脉之深厚——这里可是尧舜禹的故乡!每一寸山河似乎都在低语着古老的故事。只可惜老河津人王勃早就说过“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太多的名胜想看,太多的故事想听,奈何时间的手催得太紧。也好,就留些念想吧,给下次的晋南之行,找个最心服口服的借口。
(浩 宇)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