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应对持续性降雨,中心城区相关部门坚守一线——

让安全感“雨”民同行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13

连日来,我市中心城区遭遇持续性降雨天气,给城市防汛工作带来挑战。10月11日上午11时18分,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未来24小时全市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随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于当日11时30分启动全市防汛Ⅳ级应急响应;10月12日上午7时30分,市城市管理局和市气象局联合发布城市暴雨积涝气象风险蓝色预警,提醒相关部门做好防御措施。

面对雨情、汛情考验,中心城区水务、排水、环卫等部门闻“汛”而动、快速响应,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防汛举措,全员坚守岗位、协同作战,用坚守与担当筑牢城市防汛安全屏障,竭力守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与城市正常运行。

水务部门:加强调度巡查 守牢泄洪“生命线”

“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到岗,人民路闸门保持打开状态,相关负责人及时了解干河和常硝渠行洪情况。”10月11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蓝色预警信息后,市水务局河湖务管理中心中心城区河湖工作部负责人常文光在工作群里发出这样一条通知。

雨中巡查

接到通知后,姚暹渠中心城区段所有人员立即到岗,做好应急值守、分洪调度和渠道巡查等工作。12日上午9时许,人民路闸门附近巡查人员报告水位达到1.5米,常文光立即在微信群里发出通知:“一期、二期升起钢坝闸,准备分洪。”相关工作人员当即升起闸门,做好分洪准备。

作为中心城区泄洪的主要通道,姚暹渠是城市防洪的“生命线”。自9月初以来,持续性降雨使城市存水量增加,加上土壤水分已达饱和状态,下水量减少,姚暹渠的泄洪作用便进一步凸显。

常文光介绍,自9月中旬以来,姚暹渠人民路闸门一直处于开启状态,整个渠道始终保持高水位运行,主要排放上游苦池水库、樊村水库,以及运城盐湖国际机场跑道调蓄池内的存水,以及运城首创水务有限公司城东污水处理厂每日产生的中水和鸭子池多余水量,目前向黄河排放水量已超1300万立方米。

排水部门:全员在岗值守 高效排涝解民忧

10月12日上午7时30分左右,接到城市暴雨积涝气象风险蓝色预警后,市排水服务中心各积水点位值守人员立即到岗,并安排移动泵车及时到位,做好防汛排涝准备工作。

人工助排

市排水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降雨持续,该中心各积水点位值守人员随时保持警戒状态,泵站及移动泵车也时刻做好抽排准备。一旦雨势加大,相关工作人员便立即打开雨水井盖进行人工助排,必要的话会调度移动泵车进行抽排。

12日上午9时许,库东路值守人员上报该处积水点积水深约10厘米,该片区负责人立即调派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助排。在现场,工作人员冒雨对该路段雨水井口的落叶及垃圾进行清理,并打开雨水井盖助排。没过多久,该路段积水便基本消除,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

据了解,此次降雨期间,除了库东路等部分积水点有少量积水外,中心城区其他易积水点位基本没有明显积水,车辆行人畅行无碍。

环卫部门:全力清障保洁 加速排水保通行

“大家加快速度,把这个排水口周围的垃圾清理干净,别影响排水!”10月12日上午,在中心城区铺安街,市市容环卫中心工作人员手持扫帚、铁铲,冒雨清理路面及排水口附近的落叶、垃圾和淤泥。

清扫落叶

持续性降雨导致路面落叶、杂物被雨水冲刷至排水口,极易造成堵塞,影响排水效率。为此,环卫部门将工作重心转向“清障保排水、保洁保畅通”,组织工作人员全员上岗,全力保障城市道路排水畅通。

在排水口清障方面,该中心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安排各路段工作人员对中心城区所有雨水井盖进行逐一清理;在路面保洁方面,该中心采取“雨停即扫、随扫随清”的方式,及时清理路面垃圾、淤泥等。

降雨期间,正是环卫工人每日坚守,以“清障+保洁”双发力,为城市排水畅通和道路通行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记者 祁克宁 樊慧敏 文图

城事心声

连续降雨期间,城市街头没有慌乱,只有坚守。从水务部门紧盯水位线实时调度,到排水人员冒雨掀开井盖助排积水,再到环卫工人弯腰清理排水口的杂物,每个部门都在与雨情赛跑。

降雨考验城市韧性,也让我们见证了平凡岗位的不凡担当。他们不是超人,却在各自岗位上筑起“防洪堤”——水务人守着泄洪“生命线”,让1300万立方米的水安全入黄;排水人时刻关注路面积水,快速打通排水堵点;环卫工人任凭雨水拍打,坚持用扫帚守护排水通畅。

连绵的秋雨,淋湿了工作人员的衣衫,却照见了城市管理的温度。正是这些风雨中的坚守,让车能畅行、人能安心,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守护,城市安全度汛才更有保障。  

 记者 樊慧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