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国宝“绛帖”收藏之谜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30

蔺永茂

新绛县众多文物中属于国宝级的,顶属《绛帖》了。说起此事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经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古籍版本图书都堆放在原文化馆西楼上,堆得满楼都是。由于对古籍的兴趣使然,我无意中发现了十二卷本的金代版《绛帖》。原版《绛帖》是北宋尚书郎潘师旦(绛州人)于宋皇祐、嘉祐年间(1049年~1063年)依皇帝赐赏的《淳化阁帖》为基础,加上自己的收藏,对其内容进行了增删修改。帖中收有李斯、诸葛亮、王羲之、王献之、卫夫人、张旭、怀素、李白、颜真卿、欧阳修、孙过庭、柳公权等人的墨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全部用石材摹刻勒石而成。因刻于绛州,故名《绛帖》。因我明白《绛帖》源于宋代官帖《淳化阁帖》,这些历史知识使我起了保护此帖的念头,尽管这是金代版本,但因原二十卷《绛帖》存世本已罕见,它的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

我首先将此帖收起存到文化馆图书室保存,后与馆长徐刘安协商,组织了几个老文化人,又在西楼细致挑选出几千本文献古书及善本书,并用几个月的时间进行初步分类整理,也全部存放在文化馆图书室。

现新绛县图书馆收藏的古籍书9200多本,善本书500多本,都是那时文化馆图书室保存下来的原物,其中就有《绛帖》十二卷本。

  《绛帖》后经与省出版社协商,以影印的方式,按原规格进行印刷出版,算是满足了文化学者欲购收藏的愿望。

说起《绛帖》,绛州地面还留有不少轶闻传说。有说遗存的《绛帖》原石,埋在乐楼台基下边,这些捕风捉影的东西不可信以为真。但《绛帖》原石去向不明,成为解不开的谜题。作为文物的守护者,对于历朝各代碎片化的遗迹、遗物,尽最大的可能收集起来,就算尽职尽责了。

此刻,《绛帖》已作为新绛县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予以收藏保管,被视为绛州古代文明有力的佐证。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