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党旗飘扬处 文脉自生辉

——记全市优秀基层党组织运城博物馆党支部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29

记者 许 菲

清晨的阳光掠过盐湖,洒在运城博物馆宏伟的建筑上。入口处,第一批游客已在门口有序排队,佩戴党员徽章的工作人员正耐心解答咨询、引导预约;展厅内,党员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将一件件静默的文物转化为鲜活的历史故事。

近年来,运城博物馆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耕“党建+文博”融合模式,依托馆藏资源,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推进关公文化、盐文化等特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公众服务等方面实现全面提质增效,成功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山西省文博领域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生动典范。

筑牢堡垒

清风正气赋能队伍成长

博物馆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我们不能只坐在会议室‘坐而论道’,而要把组织生活开展在文物保护一线、展览策划现场和社教服务前沿。”运城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王大奇的话,点明了该博物馆党支部党建工作的实践导向。

在这一理念引领下,该党支部构建起“支部带队伍、党员领项目、党建融业务”的工作机制。为筑牢思想防线,党支部创新学习形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全年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内容涵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自信建设等多个方面。同时,结合业务实际推出“文物安全党员先锋岗”“展览提升金点子讨论”“廉政文化警示教育”等特色活动,让党建工作真正“实起来、活起来、准起来”。

在队伍建设方面,该党支部严把党员“入口关”,注重在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全年接收3名新同志向党组织靠拢,发展一名预备党员,对5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常态化培养教育。每季度开展的层级式廉政谈心谈话,实现监督提醒常态化,让“红脸出汗”成为爱护干部、保护干部的重要方式。“这种谈话既严肃又温暖,既指出不足又指明方向,让我们工作更有干劲。”该党支部党员张幻幻说。

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在关键时刻转化为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2024年年初,面对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艰巨任务,该党支部迅速组建党员攻坚小组。“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攻坚阶段,博物馆全体党员在岗奋战,春节无休,毫无怨言。”运城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党员朱识斌回忆道。最终,他们仅用56天完成7200余页申报材料、174个附件和18份情况说明,通过了评审。党员们用实干诠释了“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的担当精神。

深度融合

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党建与业务“两张皮”,是不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共性难题。运城博物馆的答案是:把党员摆在攻坚一线,让党旗飘在项目前沿。

展览策划中,党员业务骨干牵头组建项目组,深挖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去年以来,在党支部推动下,运城博物馆推出“方寸见河东——河东元素邮票邮品展”“大夏之墟——晋南龙山至二里头时期文物展”等10项临时展览。其中,“大夏之墟”展览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文物保护一线,党员责任区覆盖关键库房。运城博物馆党员牵头完成800余件/套藏品的防虫、防霉、防潮预防性养护,81件珍贵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并将12.6万件藏品数据向社会公开,公开比例达91%,位居全国博物馆前列。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管理效能,还将“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落到实处。

设备更新过程中,陈列展览部党员主动牵头,扎实开展需求调查、科学设置展柜参数,推动恒温低反射玻璃的采购与安装,有效提升游客观展体验。“我们希望通过每一次细节改进,让游客不仅能看懂历史的深度,更能舒适地感受文明的温度。”陈列展览部负责人扈亚改说。

服务为民

初心在行动中绽放

“博物馆不应是冰冷的展陈空间,而应成为有温情的文化客厅。”这一理念深深融入运城博物馆党支部的服务实践,不仅体现在硬件提升上,还贯穿于服务的每一个细节。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在这一理念指引下,运城博物馆将“党员先锋岗”打造为服务前沿的亮丽名片。通过持续推动服务升级,AI智能导览、预约系统优化等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全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提供讲解服务2300余场。创新推出“南风晋运·国宝打卡”“集章寻宝”等互动活动,发放打卡册6000余本,吸引大批年轻游客走进博物馆,沉浸式体验河东文化的深厚魅力。

服务的脚步不止于线下。运城博物馆党支部高度重视线上文化传播与品牌塑造,持续拓展服务半径和影响力。2024年,拍摄“运博有宝”文物短视频10部,举办公益讲座7场,编辑出版《运城文博研究》等专业图书;馆属新媒体平台年发布信息700余条;携手国家文物局开展“走进运城博物馆·寻根文明”大型直播,吸引180万人次“云游”看展;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推动运城博物馆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党组织持续发力与党员带头实践的生动体现。

日暮闭馆,运城博物馆逐渐宁静,但党支部会议室依旧灯火通明——党员们正在研讨接下来的重点展览计划、智慧博物馆建设及党建融合新路径。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王大奇总结道,“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业务’双轮驱动模式,聚焦中华文明探源、河东文化阐释、文物活化利用,努力将运城博物馆打造成更有影响力、更暖人心的文化高地。”

从56天冲刺“一级馆”的攻坚,到“一个展览、一件文物、一次服务”的精细打磨,运城博物馆党支部用实践定义了何为“战斗堡垒”,何为“党员本色”。在党建的引领下,他们正以文化自信的姿态为中华文明的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带领全体职工在守护文明根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