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临汾日报时间:2025-09-25
9月24日上午,市区鼓楼广场暖意融融,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多家单位开展“最初中国·文明临汾”“文明十小事”“健康十小事”“环保十小事”宣传实践活动,将义诊服务、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咨询等“民生服务包”直接送到群众面前,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贴心行动,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专业的服务,切实感受到政策温度与志愿力量的双重守护。
“帮我看看眼睛,最近总是眨个不停。”“吃了一段时间的降压药了,帮我测一下今天血压正常了吗?”……活动现场,最受市民群众青睐的莫过于义诊区,医疗机构的志愿者们带着专业的医疗设备,为到场市民提供免费的血压测量、眼部检测等服务。面对提出问题的市民,志愿者耐心叮嘱他们相关注意事项,并给出具体建议。
一旁的垃圾分类宣传区,一张张印刷精美的垃圾分类宣传画报格外醒目,志愿者们化身“宣传员”,为市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让环保理念从活动现场延伸至市民的日常生活,助力打造绿色、整洁的城市环境。
作为“三个十小事”宣传活动的“服务枢纽”,志愿服务咨询区成为市民了解志愿项目、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窗口。在这里,志愿者为大家介绍各团队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及报名方式。除了招募志愿者,咨询区还接受市民的志愿服务需求登记,针对市民提出的“希望有人帮忙教老人用智能手机”“社区想组织亲子公益活动”等需求,志愿团队现场对接,制定初步服务方案,真正实现“群众有需求,志愿有响应”。
“三个十小事”的深入开展为市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市民梁红霞感慨道:“‘三个十小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变化,社区凝聚力更强了,邻里关系更加融洽了,小区街道的环境卫生更加干净整洁了,乱扔垃圾的行为也少了,大家把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当作了日常习惯,这种变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此次宣传实践活动,不仅是市委社会工作部践行“最初中国·文明临汾”“三个十小事”宣传活动的具体实践,更是志愿力量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的生动体现。现场,志愿者们用专业的服务、耐心的态度,将“民生小事”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位市民,让“办好事、办实事”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可触、可感、可及的实际行动。
市委社会工作部办公室主任张建斌介绍:“本次活动,我们联合尧都区委社会工作部、尧都区水塔街办事处汾泽社区、临汾爱尔眼科医院等组成宣传团队,设立了义诊区、资料发放区、互动活动区、志愿服务咨询区、垃圾分类咨询区五个专区,同时印制了相关宣传资料,形成强大的宣传阵势。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市民在健康、环保、生活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推出更多接地气、暖人心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之花绽放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让民生福祉惠及每一位市民,共同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城市新画卷。”
(本报记者 闫 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