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医者仁心映初心

​记全市优秀党员、盐湖区人民医院超声科和介入医学科主任高治国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12

早上8时30分,盐湖区人民医院骨病大楼二楼介入医学科的走廊里,消毒水的气息还未散尽。盐湖区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主任高治国带着年轻医生走进病房,俯下身用指腹轻轻按压患者的下肢,柔声问道:“今天感觉好些了吧?”得到肯定答复后,他细细叮嘱出院后的护理要点,从活动强度到饮食禁忌,一一交代清楚。这样的查房场景,早已融入高治国二十余载的从医日常。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高治国始终扎根基层医疗一线,秉持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医者仁心”的职业担当,在推动盐湖区远程医疗技术创新、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等方面,主动担当、冲锋在前,成为推动“盐湖模式”医改向纵深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架“云桥”:打通优质医疗下沉通道

“问问病人有没有明显不适?”彩超床边的电子显示屏前,同时也是超声科主任的高治国正透过视频画面,仔细观察着基层卫生院传来的实时影像。屏幕那头,两位身着白大褂的基层医生认真聆听,按照他的指导调整探头角度,进一步询问患者症状。这一幕,如今已是盐湖区乡镇卫生院里常见的诊疗场景。

以前,盐湖区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面临超声诊断设备陈旧、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不少群众为了做一次精准检查,得辗转奔波几十公里到城区医院。针对这一情况,盐湖区医疗集团党委提出构建“区域超声远程诊断网络”的设想。为推动该设想有效落地,由高治国带领团队开启“攻坚模式”。

不同品牌、型号的设备如同“方言各异”,高治国及其团队逐台调试接口,反复测试信号传输稳定性。同时,他深知,只有把基层医生的诊断能力提上去,才能真正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早发现”的目标。为此,高治国定期组织线上培训,手把手指导基层医生操作,传授诊断经验,牵头编写《基层超声远程诊断操作规范手册》,从探头握持姿势到图像采集标准,事无巨细、一一明确。

如今,远程超声平台逐步覆盖盐湖区20多个基层医疗机构,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以盐湖区龙居镇卫生院为例,在高治国的技术支持下,该院疑难病例诊断准确率从不足60%提升至85%以上,真正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医改目标。

拓新业:筑牢微创医疗发展根基

去年3月,在盐湖区医疗集团党委的支持下,高治国牵头组建介入医学科。该科室初创时,专业人才短缺的难题如巨石挡路,他迅速拿出“破局方案”:一边奔走对接,积极引进高层次介入诊疗人才;一边筛选科室骨干,分批送往国内知名医院进修,把先进技术和理念“引回来、学扎实”。

短短一年时间,在高治国不懈努力下,盐湖区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的发展迎来关键突破。今年2月28日,于世平博士工作站正式落户盐湖区人民医院,为该科室发展注入“强心剂”。

该工作站自运行以来,已开展9例手术,其中7例为医院新技术项目,涵盖锁骨下动脉闭塞介入、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治疗、肺癌咯血介入止血等多个关键诊疗领域,填补了盐湖区在相关疾病诊疗领域的空白,为当地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手术在提升医疗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据统计,接受治疗的9位患者平均年龄81岁,年龄最大者为94岁,9人住院总费用26.95万元,人均费用2.99万元。若按以往赴外地就诊的费用标准估算,9位患者总费用将超60万元,这意味着该工作站的技术支持直接为患者最少省下33.05万元。

不仅如此,高治国在于世平博士团队的指导下,诊断思路和手术技巧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家门口”获得新生。

育人才:夯实基层医疗服务底盘

“探头要轻放,观察脏器形态时要缓慢移动……”高治国正手把手给乡镇医生做超声实操培训。

这样的培训课,他已坚持多年。作为深耕基层医疗的专家,高治国深知“医改的根基在基层,基层强不强,关键看队伍。”他主动扛起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重担,带领科教团队系统性推进人才培养工作。针对基层护理能力薄弱的问题,他组织“盐湖区医疗集团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课程,课程从护理管理、法律法规到文书规范、核心制度,层层递进;实操环节聚焦护理技能、急诊急救等临床刚需,把分院标准化管理的经验延伸到乡村两级,让“就近就医、基层首诊”从口号变成现实。

“一个人强不算强,一群人强才是真的强。”高治国创新“线上+线下”培养模式,构建起全方位的基层超声人才培育体系。他牵头组建的“盐湖区超声医学专科联盟”,吸纳全区2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加入,通过定期学术交流、技术协作,让区域内超声诊断标准逐步统一。如今,盐湖区基层超声诊断人员持证上岗率从不足50%跃升至90%,县域就诊率从67%提升至81%,“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医改愿景正逐步实现。

下午6时,高治国脱下白大褂,口袋里的手机还在震动——是乡镇卫生院发来的咨询信息。他笑着说:“当了20多年医生,早就习惯了‘24小时在线’。”夕阳透过窗户,在他胸前的党员徽章上洒下金光。

记者 王月文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