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捡菜风”与“折价潮”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11

最近,社交媒体上“捡菜风”悄然兴起,一些年轻人下班后穿梭于菜市场,在商户丢弃的蔬果中仔细翻找,将看似“无用”的食材“回收利用”。与此同时,传统商超也在探索应对之策,掀起了一股晚间“折价潮”,蔬菜、水果、熟食等在固定时间段开启折价促销,在避免浪费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实惠的选择。

看似简单的两种现象,背后是年轻人在经济压力下的精打细算,也是资源再利用、减少食物浪费的新消费形式。

在社交平台上,一些捡菜的年轻人表示,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菜市场被丢弃的蔬果虽有瑕疵,但不影响食用,这对他们来说是节约开支的好机会。从消费观念层面看,年轻人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和完美品相,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在资源再利用中实现消费价值最大化。

再看中心城区一些超市的举措:运城购物中心晚上6点以后会在微信福利群里发出当天的清仓食品,有卤肉、蒸菜、面食、青菜、水果等;东星超市晚8点后对凉调类食品标出“当日出清”,包子、粗粮馒头等买一送一,卤制品及炸货分装成小份降价处理……这些都是超市在成本控制与商品销售之间找到的平衡点。除了晚间促销,其他超市也在探索类似方式,如沃尔玛新象城店设置有专门的临期食品区,将临近保质期的商品集中打折销售;一些生鲜电商平台也会推出“拼单团购”“尾货特卖”等活动,让消费者以更低价格买到心仪商品。

对超市而言,一些商品若不能及时售出,将造成损耗,增加运营成本。通过打折促销,一方面能降低损耗,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以实惠价格吸引消费者,提高销售额,还能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可谓一举多得。这一做法也符合环保理念,减少了食物浪费,与当下社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

“捡菜风”与超市“折价潮”是社会经济变化在消费领域的生动体现。它们反映出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也考验着商家的经营智慧。商家需重新审视商品定价、库存管理和营销策略等,开发出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套餐,满足顾客的多元化需求;加强与供应商合作,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库存积压和损耗。而消费者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追求品质的同时,注重节约和环保,理性消费。

未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变化,消费市场将不断演变,各方需积极适应,共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让节约与合理消费成为社会新风尚。

记者 赵茜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