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10
本报特约通讯员 乔沼珲 王 洁
近年来,盐湖区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快完善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现代化公路网络,让一条条农村公路成为群众的“幸福路”“致富路”。
近日,笔者在刚刚提升改造完成后的盐湖区王东线(西张贺—国道209段)看到,干净、崭新的柏油马路平坦宽阔、标线清晰。
自2012年建成通车以来,王东线(西张贺—国道209段)不仅是沿线村庄往来互通的重要通道,也是从舜帝德孝文化旅游景区通往泛舟禅师塔的必经之路。由于运营时间较长,路面出现大量纵、横向裂缝,部分区域坑槽明显、沥青松散,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与舒适度。今年7月,盐湖区将该路段纳入重点改造计划,全面启动提升工程。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这条道路不仅是重要的旅游线路,对美观性有较高要求,同时也承担着周边乡镇农产品运输的功能,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旅游路”和“产业路”。为同时满足美观与耐用需求,本次施工特别采用同步碎石封层工艺,不仅可以提升路面视觉效果,还显著增强了道路的坚固性、抗滑性及防渗水能力,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目前,该路段沥青铺设与道路交通标线施划已完成,达到通车条件。
“改造完的道路特别平、直,以前的路走起来坑坑洼洼,现在不一样了,心情都跟着变好了。”北相镇西张贺村村民唐先生说。
在大渠街道寺北村村口,三大线(国道209—寺北段)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机器轰鸣中,工人们有序进行路面拆除接茬、沥青铺设作业。这条全长5.966公里的道路,是连接寺北村、北张村等多个村庄的交通要道,自2012年通车以来,为沿线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然而,经过多年运行,路面出现大量纵、横向裂缝,局部破损严重,雨天积水、坑洼难行,影响群众的安全出行。盐湖区交通运输局道路建养服务中心负责人杜兆晖说,接到乡镇和群众反映后,盐湖区交通运输部门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勘察,并多次与乡镇、村委会沟通协调,制订了科学可行的改造方案。
今年7月初,三大线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启动,针对不同路段的病害情况精准施策。该项目负责人吕晓介绍,施工首先对原有路面进行铣刨,对沉陷路段铣刨15厘米后重新铺设水稳层;对长期积水点重新调坡并铺设新基层;在大渠街道北张村凤凰金秋老年公寓门口开挖埋设排水管道;在桥洞两侧增设排水边沟与积水井,并安装排水泵,将雨水抽排至引黄渠,彻底解决雨天积水问题。
道路改造不仅解决了出行难题,也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变化。北张村村民王桂琴说:“以前下雨天这里积水严重,路都没法走。现在路平了,心情也舒畅了。”
北张村凤凰金秋老年公寓工作人员陈珊珊也深有感触:“以前上下班骑电动自行车,一路上尘土飞扬,颠簸得厉害。现在路又平又宽,走起来很舒服。”
近年来,盐湖区以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精准施策”原则,系统推进农村路网提质改造。
道路的焕新升级,不仅极大提升了群众日常出行的安全感和舒适度,更助推盐湖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据统计,2025年盐湖区计划实施的“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共包括132条道路,总长度达245公里,覆盖全区17个乡镇(街道)。截至目前,已完成建设65公里,整体工程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六纵九横三循环”的农村公路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不仅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还带动了产业、旅游等融合发展,为盐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盐湖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走上平坦路、幸福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