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全面排查隐患、破解积水难题、多维协同强化应急,市城市管理局——

全力防汛护安澜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05

城市防汛,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稳定运行。今年,市城市管理局聚焦城市排水服务水平提升,以全面排查消除隐患、精准施策破解积水难题、全链协同强化应急响应等务实举措,畅通城市“地下脉络”,为市民安全出行和城市稳定运行筑起坚实屏障,全力保障了我市中心城区安全度汛。

全面排查补短板

夯实防汛“硬基础”

“快!立即布设围挡,通知技术组到场!”近日,在我市中心城区红旗街庙村西路段,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务中心巡查人员发现一处39米长的路面塌陷。经勘查,塌陷是由地下排水管网破损引发。该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设置安全围挡,同步组织技术团队连夜研判,制订科学抢修方案。数日后,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完成破损管道更换、路基加固等核心工序,并有序推进后续回填及路面恢复。

通过城市管理智慧平台,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实时监测降雨情况。

这次高效处置地下排水管网破损事件,是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务中心全面排查隐患守护城市安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务中心通过日常巡查、管网清淤、安装防坠网等一系列举措,系统开展全面排查与维护,持续提升防汛能力,全方位夯实城市防汛安全基础,经受住了近期多次强降雨的考验。

在日常隐患排查中,该中心聚焦井盖、管网等关键环节,下足“绣花”功夫。今年3月,在中心城区库东路,身着橙色工作服的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俯身作业:撬开井盖、电钻打孔、固定挂钩,一张承重达200公斤的尼龙防坠网稳稳安装在井内。据介绍,防坠网安装在距离井盖约半米处,由耐腐蚀、高强度的尼龙绳制作而成,呈蜘蛛网结构,可有效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雨季如遇暴雨,可能出现井盖移位,此时防护网就成为一道‘安全防线’。”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汛期防坠网易损坏的问题,工作人员在日常排查中一旦发现老化、缺失情况立即更换。截至目前,累计加装、更换防坠网741套,提升更换井盖300余套,修补井盖井框618处。

管网通畅是防汛的“关键命脉”。“自去年冬季开展清淤工作以来,我们一直在为今年汛期作准备。”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汛期来临后,该中心进一步加大巡查和清理频次,每天安排专人对清淤工作进行督导。

8月上旬,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对我市中心城区易积水路段的雨水井、雨水管道开展排查,并采取人工与机械清掏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清理管网内的大型淤积物。在机械设备难以触及的区域,该局工作人员手持铁锨、铁钩等工具,仔细清理管道内的淤泥和杂物。清淤过程中,还同步对管网附属设施进行细致检查与维护,及时补充、更换和复位缺失、破损或移位的窨井盖,防止行人与车辆发生意外。

精准施策解民忧

破解积水“老大难”

道路积水是群众出行的“烦心事”。今年汛期来临之前,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务中心聚焦民生痛点,以“一点一策”的方式,对中心城区易积水点展开针对性改造,通过完善地下管网、优化施工方案等扎实举措,全力保障群众雨天出行安全。

“以前下大雨,这个路口常有积水,很不好通行。”家住铺安街与韩信路交叉口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回忆道。据了解,铺安街与韩信路交叉口作为我市中心城区易积水点之一,每逢强降雨天气就容易出现积水,影响行人、车辆通行,存在安全隐患。

今年,为切实解决中心城区易积水点管道排洪能力不足问题,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务中心将该路口列为重点改造对象,对铺安街与韩信路交叉口雨水管道提升改造,全面提升该路口排涝能力。

据介绍,经前期精准摸排发现,铺安街与韩信路交叉口原有雨水管道管径偏小,且长期使用后出现老化问题,导致汛期排水能力无法满足需求,成为周边居民“心病”。针对这一情况,该中心量身定制改造方案:新建1道长66米、管径DN1200的钢筋混凝土顶管,相较于原有管道,新管道的排水能力将显著提升。同时,此次改造工程采用顶管施工方式,无需大规模开挖路面,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周边交通通行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今年虽然下了几次强降雨,这个路口的积水比以前排得快很多。”李先生欣慰地说。

铺安街与韩信路交叉口雨水管道提升改造只是我市中心城区积水点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该局排水服务中心对中心城区多个积水点制订个性化解决方案:在解放路与涑水街交叉口等4处重点地段,通过封堵雨污混接点、拆除闭水墙等措施,提升管网排水能力;在河东东街与辛卓路交叉口新建330米雨水管道,打通排水瓶颈;在学苑路两处积水点,通过调蓄池扩容、预置抽排管道、清理疏通管网等综合措施,提高雨水调蓄和排放效率。

市城市管理局对雨水井内淤积的杂物展开全面清理。

全链协同强应急

打赢防汛“主动仗”

今年,我市经历多场强降雨考验。市城市管理局通过构建“前期备汛筑根基、预警响应抓先机、协同防汛保畅通”的全链条防汛体系,启动多部门联动应急机制,依托精准预警、快速响应与高效协同,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城区积水,有力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转。

8月23日,这场与暴雨的“竞速赛”尤为典型。当天11时12分,市城市管理局与市气象局联合发布城市暴雨积涝气象风险蓝色预警,接到预警后,市城市管理局全员迅速到岗,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

降雨伊始,市城市管理局各部门同步行动:该局排水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对中心城区25个易积水点全覆盖巡查、定点值守,并及时敞开排水雨篦提高排水速度;该局市容环卫中心清理55条主次干道雨篦周边杂物垃圾,保障排水通道畅通;该局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化身“街头巡查员”,穿梭街巷排查防汛隐患。

与此同时,城市管理智慧平台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将禹都东街与槐东路交叉口、学苑桥华林逸墅小区门口等积水点位信息,精准推送至相关责任人。在禹都东街路口,执法队员徒手抠出排水口垃圾,指尖沾泥仍不停歇;学苑桥畔,排水应急泵车轰鸣,“龙吸水”抽排车同步作业,合力提升抽排速度;惠民桥边,排水人员启动应急泵站,执法队员与交警配合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引导车辆绕行保安全。

 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清扫路面雨水。

“13点20分,所有积水点位全部消退!”随着最后一处积水的消退,市城市管理局指挥中心内紧绷的气氛终于舒缓。从11时12分联合发布暴雨预警,到强降雨结束后30分钟内消除4处积水,这场与暴雨的“赛跑”,印证了市城市管理局“前期备汛筑根基、预警响应抓先机、协同防汛保畅通”全链条防汛体系的高效与可靠。

据了解,为凝聚防汛合力、提高强降雨应急处置能力,市城市管理局从市政、城管、环卫抽调人员,组建了一支300余人的抢险队伍。同时,按《运城市中心城区突发强降雨排涝应急预案》要求,在汛期来临前,该局联合市气象局建立中心城区内涝气象风险预警联合发布机制,强化气象预测指导,并与应急、水务、公安、交警、电力等部门建立会商机制。

在应对强降雨天气时,各成员单位全力支持,密切配合,形成“一盘棋”的防汛格局:当立交桥或低洼地带出现30厘米以上积水,需要出动大型移动排涝设备时,市城市管理局及时通知交警部门,交警部门立即调配警力赶赴现场,协助开展交通疏导工作,引导车辆和行人绕行,为排涝作业创造良好条件;供电部门则全力保障排涝泵站的不间断供电,定期对泵站供电线路进行检查维护,若因特殊情况需要拉闸断电,会提前通知市城市管理局,以便作好备用电源准备,确保防汛排涝工作不受影响。

从精细维护城市“脉络”,到精准破解积水难题,再到全链条协同防汛,市城市管理局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局将坚决扛起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责,进一步查补短板、优化机制,持续提升城市防汛应急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市民创造更加安全、便捷、宜居的生活环境。

本报记者 王月文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