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盐碱地里“致富枣”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30

糖分含量高达20波美度,一颗一口蜜——永济市开张镇高淮村的冬枣,正以甜蜜的滋味叩开全国市场的大门。这颗小冬枣,如今已是村里的富民大产业。

“我们村是永济冬枣的主产区。”高淮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望红介绍,该村耕地共7300余亩,其中冬枣种植面积超过6000亩。采收时节,每天约有20万公斤鲜冬枣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如今,靠着冬枣,高淮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突破两万元。但多年前,这里却面临着种地难、行路难、吃水难、增收难的困境。“村西是盐碱地,村东是垆土地,以前种小麦、棉花,经常是‘种一葫芦收半瓢’。”张望红回忆。刚上任的她与村“两委”商议:必须因地制宜,选种耐盐碱的作物,闯出一条增收致富路。

听说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也是盐碱地,冬枣种得红火,村里敢想敢试的村民先去学、试着种。可精心管护下,冬枣只开花不结果。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月内两次组织党员干部、种田能手前去取经,还请“土专家”现场“把脉”,手把手教果农关键技术。“请进来”加“走出去”,技术瓶颈一破,2008年冬枣收购价达每公斤13元,最初尝试种植冬枣的农户终于喜获丰收。

路子对了,规模效应跟着来。2009年起,高淮村冬枣种植面积快速扩张。如今,冬枣从7月中旬到11月中旬均可成熟,加上3个月冷藏期,真正实现了8个月“不断鲜”。

产业的崛起吸引了许多外出村民返乡创业。曾在外经营饭店的刘伟回到村里,承包数十亩地搭建钢架冬暖大棚。“有几亩棚每年直接承包给客户,一出枣人家就拉走了。”农闲时,他主动拓展河南、湖北等地市场,并从2023年起通过抖音、微信朋友圈直播种植过程,迄今已线上销售近万吨冬枣。从事电商供应链的王家学也看好机会,抓住农村电商机遇,回到高淮村。“过去冬枣要经多级周转才能到消费者手中,现在当天从果农手里收枣入仓后,顾客最快第二天就能吃到新鲜的冬枣。”王家学说,流通环节少了,品质提上去,果农收入也跟着涨。

“宝儿,吃枣吗?”“书记带你飞着吃冬枣”——如今,抖音成了张望红宣传家乡、推介冬枣的新阵地,不少外乡投资者也被吸引而来。

冬枣产业不仅富了农户,更带动高淮村经济跃升:种枣大户日均用工二三十人,上市时节该村每天用工8000人以上,四五家全国性物流企业进村设点,餐饮、包装、运输、冷链等配套产业蓬勃发展。丰收时节的高淮村,全链条经济收入突破亿元。

一颗冬枣,真正成了“富民枣”。如今的高淮村,线上线下齐发力,冬枣销售画卷正徐徐铺展,村民的日子,正如这冬枣一般——一咬一口蜜。

特约通讯员 史峰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