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为“自己人”办好“自家事”

——我市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30

7月29日,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对100名获此殊荣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行表彰。

我市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清飞获此殊荣并参会。这是他继今年2月受邀参加由中共中央举办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后的又一高光时刻,也是我市民营企业的一大喜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当作自己人”,就意味着“要办自家事”。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紧扣时代所需、发展所需、民企所需,以“四个精准”为牵引,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破解企业难题,对接拓展市场空间,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育”见未来:培根铸魂强筋骨

6月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在运城拉开帷幕。

理想信念是企业家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更好培育民营企业家队伍,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创新实施“五个一”培育工程,通过开展集体学习调研、红色教育、经济形势分析、专题培训和交流研讨等活动,为企业家们精心准备了一份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精神营养餐”。

在气氛热烈的交流研讨现场,永济市超人奶业总经理胡仁超的创业故事引发强烈共鸣。这位“博士老总”不仅带领企业在养殖业寒冬中逆势突围,与同等规模企业年亏损2000万元相比,他将亏损值压至500万元,更以考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学习力就是竞争力”的新时代晋商精神。他的经历生动印证:在运城这片创业热土上,只要坚定信念、苦练内功,就一定能闯出新天地。

活动期间,专家对《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解读让企业家们如获至宝。“这次学习就像给我们装上了‘导航仪’,政策红线更清楚,发展路径更明晰。”山西军武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鑫兴奋地说。

在红色教育基地,企业家们通过沉浸式学习,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养分,进一步筑牢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而同期举办的专题培训,则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为企业家们开阔视野、加油赋能。

立足讲政治、讲信心、讲理念、讲责任、讲传承及树典范“五讲一树”工作要求,我市近年来创造性开展“晋商精神在运城”民营企业家典范选树系列活动,先后举办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企业家“父辈们的故事”讲述、“弘扬企业家精神,重塑企业家形象”民营企业家报告会等主题活动20余场(次),通过讲述交流、辅导报告、走访恳谈、选树典型等多种形式,切实把中央及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心讲到位、政策讲到位、机遇讲到位、责任讲到位,让民营企业家在常态化、精准化的思想政治引领中找到“自己人”的关爱、“自己人”的归属和“自己人”的共鸣。

深耕细作,久久为功。我市通过选树一批“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民营企业家典范,让晋商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培育模式已初见成效:全市民营企业研发连续数年保持高速增长,“党建+”“清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参与“万企兴万村”运城行动的企业数量实现翻番。下一步,我市还将更高水平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搭平台、鼓干劲,把“育苗行动”推向新高度。

“法”护远航:多元调解优生态

“多亏了这场专业调解,让我们避免了漫长的诉讼过程,这比走诉讼程序至少节省了半年时间,还维护了双方的合作关系。”近日,一起民事案件成功调解的受益人——河津市禹门口焦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此前,该公司因某企业违规施工,导致生产线停产、设备损坏等重大经济损失。通过市工商联人民调解委员会专家王永生律师团队的专业调解,双方仅用两周时间就达成赔偿协议,圆满解决了纠纷。

这一生动案例,彰显了我市创新民营经济纠纷调解机制的成效。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的重要部署,坚持把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作为着力重点,在政策联企、金融联企、法治联企等方面靠前服务、主动作为,全力创建“晋商晋企贴心计划”运城样板。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通过搭建专业平台、整合优势资源,为民营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去年1月,市中院在市青年企业家协会设立法官联络站,让更多企业享受到“家门口”的法律服务。5月,市检察院与市工商联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交流活动,能动履职、协同推进,持续保护市场主体。12月成立的市工商联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与司法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形成了“前端预防+中端调解+末端司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20多位来自法律、金融等领域的专家受聘组成调解委员会,成为化解企业矛盾的“专业队”。

今年6月14日,市中院与市工商联联合举办“法护营商,共促发展”活动,为民营企业送上“法治大礼包”。活动中,双方共同签署《关于涉企民商事纠纷化解工作的合作备忘录》,选聘行业领域、法律咨询、调解服务三类专家,组建专业化调解队伍。

随着涉民营企业纠纷化解专家名录的建立,运城正构建起覆盖各行业的法治服务网络。这份名录就像企业的“法治导航”,当遇到知识产权、债务清偿等专业问题时,企业可以按图索骥找到对口专家。下一步,市工商联将继续完善“法院+商会+专家”的协同机制,让法治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护身符”。

“链”同四海:双向赋能拓蓝海

速度与激情精彩上演,笑声与机车的轰鸣交织成一片……南山新境市民广场咽喉地段,最近建成一处高标准的汽摩打卡基地。

“运城汽摩协会已与全国80余家重机俱乐部组建联盟,正式会员两万余人。目前,我们正在筹划建设汽摩越野基地和机车博物馆、机车驿站。”山西省民营经济促进会副会长荆丽瑶说,“我们将在南山建设高标准的汽摩运动公园,把运城打造成摩旅的网红打卡地。”

去年7月,市工商联邀请山西广东商会、北京商会、湖南商会、安徽商会和山西青年企业家商会的企业代表共聚运城,共溯晋商源头。今年7月,又邀请山西黑龙江商会、吉林商会、辽宁商会和山西省民营经济促进会的代表开展晋商源头话晋商交流活动,共话民营经济发展。参加活动的荆丽瑶大受裨益,在运城连续落下两枚棋子:先是在平陆打造百亩百合产业基地,如今又投身运城文旅发展,建设全国机车打卡点。“每次参加家乡的活动,都能发现新机遇。”荆丽瑶说,“工商联不仅搭建平台,还提供全程跟踪服务,让我们回乡发展更有底气。”

加强商会和会员改革,瞄准“内生力”凝聚活力。我市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发挥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建立的20个乡情招商基地作用,通过举办对接交流会、企业观摩交流、项目对接洽谈等活动,为企业合作交流积极牵线搭桥。

今年以来,我市民营企业代表先后与来访的山西甘肃商会、烟台山西商会、四川巴中市、淄博晋商会、三亚市工商联考察团等地企业家代表交流对接、洽谈合作。7月4日至5日,市工商联举办“请进来,聚力量,话发展”活动,50多名省级商(协)会、民营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谋发展。山西吉林商会会长王双立即行动,通过公司平台为临猗水果、特色水产、生活用纸等产品拓展销售渠道。

“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是我市服务民营企业的鲜明特色。去年7月,市工商联组织40余名企业家赴晋城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今年6月,又组织瞪羚企业代表赴厦门学习交流。8月,市工商联再次举办“民营企业边疆行”活动,带领本土企业家赴新疆开拓市场。山西诺维兰集团借此巩固了汽车进出口业务,山西桑尼进出口贸易公司则成功为运城农产品找到新的销售渠道。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折射出我市服务民营企业的用心与智慧。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创造合作机会,市工商联既当“红娘”又当“保姆”,让企业家们既能“一见钟情”又能“长相厮守”。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民营经济以其体量大、态势好、动力足的鲜明特色,在全省独树一帜。今后,我市将继续准确把握“两个毫不动摇”,紧扣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努力在服务“两个健康”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实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构筑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的“硬支撑”。

记者 杨红义 杨 琳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