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28
暑热渐消,为期30天的新绛县“古城之夜·音你而来”消夏文化节完美收官。
这场贯穿文旅消费季的文化盛宴,以精心策划的“六大篇章”为脉络,将千年文脉与现代活力深度融合,用视听震撼与沉浸式体验,为新绛居民与游客编织了一段难忘的盛夏记忆,成功打造古城夏夜文旅新IP。
文化节以绛州记忆、红色旋律、国风雅韵等六大主题贯穿始终,既有香港赤炼鼓乐团《牛斗虎》的震天鼓乐,又有星火艺术团《绣红旗》的深情演绎;既有沉浸式国乐剧场《古城回响》,又有现代街舞与古建筑群的创意碰撞;既有民间歌手们接地气又饱含真情的才艺展示,又有闻名世界的绛州鼓乐震撼登场,那铿锵的鼓点、激昂的节奏,把千年古城的豪情与底蕴都敲得淋漓尽致。
香港赤炼鼓乐团带来的《牛斗虎》点燃全场,鼓槌翻飞如疾风骤雨,铿锵节奏直击人心,仿佛将千年绛州的精气神尽数唤醒;银发乐手们身着整齐服饰,用炽热的红色旋律奏响时代赞歌,暮年风采在灯光下愈发耀眼;“古城+国风”的创意组合更显浪漫,悠扬国乐随砖瓦缝隙流淌,与千年古城的岁月沉淀交织,余韵绕梁不绝;戏曲票友们满怀赤诚演绎《党的女儿》,清亮唱腔如清泉润心,让经典故事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台下,荧光棒汇成流动的星河,观众们时而齐声跟唱,时而欢呼呐喊,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陶醉与热爱,将古城的夏夜搅得火热,居民们在音乐中感受夏的惬意,领略音乐的魅力。
文化节还通过“百姓点单+专业排演”模式,累计征集群众文艺节目上百个,实现“周周有主题,夜夜有惊喜”。“节目既地道又接地气,街坊邻居凑一块儿听歌看戏,这夏夜过得太得劲了!咱新绛的老传统,真是越演越新潮!”一位连续多日打卡的观众,言语间满是不舍与自豪。
这场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推广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的消夏文化节,由新绛县委宣传部、新绛县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由绛州文化旅游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新绛县文化馆承办。正如新绛县文旅局负责人所说:“这些年,我们始终把文物保护与文旅资源开发放在首位,就是要让沉睡的古城‘活起来’、让文化活动‘热起来’,让每一个新绛人都能从文化里汲取力量,从城市发展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
文化的热潮未退,烟火的暖意又起。在音浪翻滚的古城一隅,“文明集市”同样人气爆棚,成为文旅融合的另一道亮眼风景。走进绛州署景区游客中心,几十辆小吃摊车整齐排列,烧烤的香气、酸辣粉的鲜辣、冰粉的清甜交织在一起,引得食客们排起长队;通往文化节的贡院巷内更是热闹非凡、人如潮涌,吹糖人师傅把手中的糖浆变幻出各式模样,围满了踮脚欢呼的孩子;绛州鸡毛醪糟、宴节楼的绛州火锅里挤满顾客。贡院巷尾的文创店铺里,新绛龙兴塔文创贴、绛州澄泥砚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游客们驻足观赏细细询问,让承载着千年技艺的文物,在夜市的烟火气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文化是古城的灵魂,更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新绛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会民说,新绛县将持续推进“文化+”战略,实施古城活化工程,打造“白天观古建,夜晚品文化”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特约通讯员 卫世新 通讯员 秦惠坤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