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市人社局驻村工作队助力特殊家庭学子技能成才——

小陈上学记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27

电子报刊

记者 范楚乔

“娃上了学,我心里就踏实了,谢谢你们。”8月24日一早,平陆县青年小陈在山西新产业技师学院完成新生报到,开启了人生新阶段,他的奶奶高兴地对运城市人社局驻平陆县部官镇阳朝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运城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史伟说。

从得知小陈择校犯难,到多方打听联络、确定学校和专业,一个月以来,史伟和工作队队员用心用情为其精准解决难题,给这个特殊的家庭撑起了一把“暖心伞”。

解开择校困惑

今年7月,初中毕业的小陈没有达到高中分数线,面临着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选择关口”。小陈的家庭情况特殊,父亲去世、母亲患有智力障碍,家中尚有年迈的奶奶和还在上学的弟弟。一家人生活全靠政策兜底,关于继续学业及今后的人生计划,没有人能给这个迷茫的青年提供科学建议。

“娃想上学,家里经济条件差,交不起学费可咋办?我年纪大了,不知道怎么给娃拿主意。”小陈的奶奶内心十分焦急,无奈之下想到了找“外援”,“驻村工作队给我家帮了不少忙,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办法。”

得知情况后,史伟便来到小陈家中。交谈中,小陈透露自己想学个一技之长,以后有当兵的打算,这让史伟感到十分欣喜。“我就是退役军人,小陈想从军,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我非常支持。在职业类学校学个一技之长,以后就业、从军都能用得上。”史伟说。

与小陈深入沟通后,史伟着手筛选学校,既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又要让他享受到相应的帮扶政策,为家庭减轻经济压力。经过多方了解、综合考虑,他们将学校锁定为山西新产业技师学院,小陈选择了烹饪专业。

“这是全日制公办学校,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各方面都不错,学校也非常关心小陈,为他减免住宿费,提供相应的政策帮扶。”史伟说。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后,小陈上学的事就定了下来。“专业实用,花费很少,娃也满意。多亏了驻村工作队,为这事跑前跑后,真的费心了,我很满足!”小陈奶奶的话语中透着欢喜。

技能照亮前程

上午8时,史伟就来到小陈家中,一边帮忙搬行李,一边对小陈的奶奶说:“大娘,今天娃就正式开学啦,您也跟着到学校看看去!”听到这话,八旬老人连忙笑着回答:“好,好!”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他们到达学校。在老师的引导下,小陈带着对新环境的好奇与忐忑加入报到人群。

小陈忙着办手续时,史伟和山西新产业技师学院副院长李婷也在为他今后的学习生活做着规划。按照国家相应政策,小陈的学费全免,还可申请享受助学金。“我们学院党委非常重视这个学生,该享受的政策全部落实,不仅给他减免住宿费,还将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生活、学习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我,我们会尽力为他提供帮助。”李婷说。

下午进班,第二天开始军训,小陈的技能成才之路正式开启。“谢谢大家对我和家人的关心。我一定珍惜上学的机会,好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将来做个有用的人,有能力了回报社会。”小陈说。

当天,奶奶牵着孙子的手参观了校园,还一起在餐厅吃了饭。老人步履虽缓,但每一步都藏着对孙子未来能有好前程的期盼。“孩子在这里学习、生活,我很放心,你们给我家帮了大忙啊!”回家途中,小陈的奶奶对史伟说。

小陈上学的事告一段落,史伟和同事的工作仍在继续,阳朝村村民的大事小情都记在他们心上。在驻村帮扶工作中,他们始终秉持人社为民、人社爱民的宗旨,积极履行帮扶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帮扶工作,为阳朝村的发展和村民的幸福生活作出积极贡献。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给小陈铺好‘上学路’,就是帮他铺宽‘人生路’,让这个家庭更有盼头。驻村工作就是这样,帮一户居民解决一个难题,为一个家庭减轻一些负担,我们多跑腿都是应该的。希望小陈能在党和政府好政策的帮扶下,通过学技能照亮前程。”史伟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