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

一份牵挂历经三代 一个拥抱跨越百年

运城寻亲有果 山东人送来锦旗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25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8月8日,在绛县公安局古绛派出所内,来自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高某紧紧握住绛县古绛镇高某某的双手,两人相拥而泣。这场跨越一个多世纪、历经3代人寻找的亲人团聚,在绛县公安民辅警的倾力相助下终于圆梦。

求助来自山东

时间回溯到7月16日,绛县公安局古绛派出所值班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高某抱着一个布包走进来,额头上渗着汗珠。

“警察同志,我从山东来,想找找以前迁到这儿的亲人。”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露出装订好的族谱。随后,高某向民辅警讲述了一段家族往事:清末民初,高某的祖辈高某荣带着妻子梁氏和5个儿子从山东一路西迁,最终在山西绛县落脚。

多年来,高家3代人从未放弃寻亲。“从我祖父那辈起,我们就一直在寻找。”高某说,高家后人先后多次赴绛县寻亲,但受限于当年的信息闭塞和技术条件,始终未能如愿。如今,高某祖父已98岁高龄,身体大不如从前,仍念念不忘失散的亲人。他时常摩挲着那本族谱喃喃自语:“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见上一面。”

这个未了的心愿成为家族3代人的牵挂。今年7月,高某带着族谱,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再次来到绛县。

展开寻亲行动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何况是延续百年的家族心愿。”古绛派出所所长卫斌卿看着那本族谱,当即在晨会上拍了板,一场跨越百年的寻亲行动就此展开。

民辅警们兵分两路:一方面,联系绛县公安局为高某采集血样进行比对;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成果及户籍系统展开地毯式筛查。

民警李梦晨和辅警曹康健把自己埋进了海量档案里。从以前的手写户籍册到现在的电子档案,他们反复搜索全县高姓人家的登记信息,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线索。“眼睛看花了就滴点眼药水,肩膀酸了就站起来活动活动。”李梦晨说,“那几天我们几乎把全县的高姓人家信息查找了个遍,梦里都是各种名字和地址在打转。”

在连续多日的比对与筛查中,民辅警发现古绛镇西荆村高某某家族的迁徙轨迹与山东高氏族谱记载高度吻合。为进一步确认,社区民警多次走访西荆村,在村头的老槐树下拉着老人们聊天,蹲在村史馆里翻阅残缺的村志,经过反复核对,最终确认高某某一家就是高某苦寻多年的亲人。

架起亲情桥梁

当民辅警把这个消息告诉西荆村高某某时,他愣了半晌:“以前听长辈讲过咱的根在山东,没想到真能找着啊!”

8月8日,在古绛派出所民辅警的见证下,两家亲人首次相见。

“我是淄川的高某!”

“我是绛县的高某某!”

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仿佛握住了百年的思念。高某从怀里掏出族谱,激动之情溢于言表:“3代人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真的谢谢绛县公安民辅警!”两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着家族这些年的变迁,并约定今后要常来往,让中断的血脉亲情重新紧密相连。

临别时,高某将一面写有“心系群众办实事 情暖百姓解民忧”的锦旗送到民辅警手中。阳光下,锦旗上的金字闪闪发光,映照着两家人难舍难分的身影。

记者 樊朋展 张蕊彤 刘凯华 文图

记者感言

当两双手紧紧相握,当抑制不住的哽咽取代所有语言,记者读懂了“团圆”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这本族谱,承载的哪里只是姓名与辈分?那是山东高氏3代人从未放下的惦念——是祖父和父辈的牵挂,是高某站在派出所门口时藏着的忐忑与期盼。时间在迁徙的路上拉远了距离,却在血脉里悄悄系紧了绳。

这场团圆的背后,是民辅警在海量档案里的“绣花功夫”。他们或许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却用最实在的行动,把“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刻进了每一个细节里。

当锦旗上的金字在阳光下发亮,记者忽然明白,这光芒里不仅有高氏家族的喜悦,更有一份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群众相信,总有人会为他们的牵挂奔走,总有人会为这份亲情搭起桥梁。

这场跨越百年的拥抱,拥抱的是失散的亲人,更是民心与初心的双向奔赴。这样的故事,温暖而有力量。

记者 张蕊彤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