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酸枣“优育”铺就富民绿道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22

本报特约通讯员 翟建平

8月17日,笔者走进位于稷山县太阳乡后稷村的稷源红酸枣种植园。80多亩的园子里,两万余棵酸枣树如列阵的卫兵般整齐排列,墨绿色的枝叶在阳光下舒展,层层叠叠的叶片间缀满了酸枣青果。近处的田埂上,村民正在俯身除草,汗珠映着果实的亮色,勾勒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画卷。

后稷村坐落于吕梁山南麓,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远近闻名的酸枣优生区。2022年,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卢建师敏锐察觉到酸枣产业的发展潜力。他带队到河北、山东等地考察后,成功引进优良品种,同步启动酸枣嫁接改良项目,并布局酸枣初加工及酸枣仁深加工产业链,为产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品种是产业的根基。实践证明,优质品种的酸枣在产量和品质上都远超普通品种。”卢建师深有感触地说。为此,团队在品种选育上倾注大量心血,经过数年筛选培育,已确定三四种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的药用酸枣品种。药用酸枣凭借过硬品质,在市场上积累了良好口碑。“产品特点是果个适中,中型偏大,结果繁,出仁率高。酸枣当年挂果,第二年嫁接以后,单株产1.5公斤左右酸枣果,亩产150余公斤;第三年,单株产2.5公斤左右,亩产350公斤至400公斤,收入3000元至4000元。”卢建师说。

不满足于现有成果,卢建师将目光投向附加值更高的水果酸枣。“去年我发现,水果酸枣果大、口感好,经济价值比药用酸枣高出数倍。于是咱种植园引进七八种水果酸枣品种,经过试种观察,三四种表现优异,适配本地环境。今年部分挂果,计划明年进行推广并打开销路。”卢建师介绍。

酸枣产业的扎根结果,不仅美化了后稷村的生态环境,还打开了村民的“致富门”。如今,后稷村已形成从种植、收购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不少返乡创业人员与村民一同投身其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