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不断开辟新时代运城各项事业发展新境界​

​——参会党员干部热议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20

8月18日,市委五届九次全会举行,听取和讨论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运城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凝心聚力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运城新篇章的决定》,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锚定目标抓关键、实干担当勇争先。

蓝图催人奋进。如何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走出会场,与会人员激情澎湃、信心满怀。大家纷纷表示,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深学细悟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锚定目标、开拓进取,以更强的担当和更实的举措,将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任务书、路线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运城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聚焦转型破局,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新要求。全会指出,要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统筹好扬优势与补短板的平衡,统筹好新旧动能转换的过渡衔接,统筹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倾力打造“三大门户”,构建具有运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运城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安排,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运城实践的任务举措,坚定了谱写新篇章、争创新佳绩的信心和力量。”永济市委书记、市长谢澎表示,要坚持干字当头、狠抓落实,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聚力打造先进制造强市、品牌农业强市、新兴旅游强市和活力生态强市,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努力建设幸福家园、平安永济,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一步一个脚印把全会的部署安排变为生动实践和美好现实,全力争当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排头兵。

“市委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体现了4个特点:发展逆势而上,令人振奋;蓝图擘画铺展,引人瞩目;转型步伐坚定,使人鼓舞;目标路径清晰,催人奋进。”临猗县委书记靳国全表示,作为全市的农业大县、果业大县,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各项转型决策部署,锚定“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坚决扛起全市农业转型重任,在品种优化、模式创新、外贸出口、数字农业上持续攻坚突破,以实打实的工作成效为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好运之城贡献临猗力量。

“将以本次全会精神为指引,全力抓好贯彻落实,紧扣‘转型’核心任务,锚定‘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奋力蹚出招商引资新路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黄锋斌表示,要深挖资源潜力,推动产业升级。依托我市农业、文旅等特有资源,突破传统开发与利用模式,招引具备相应领域成熟经验与技术的企业,推动资源价值深度挖掘,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转型动能。要聚焦新兴产业,培育转型引擎。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与科技型企业对接合作,重点招引“合汽生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动传统制造业与新兴技术融合,抢占新质生产力制高点,为转型注入持久动力。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樊双全表示,要抓能源转型。加快垣曲、绛县抽水蓄能电站和一批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布局建设新型储能、地热能试点项目。要抓提振消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着力做优生活性服务业,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做大新兴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扩量;扩围实施“两新”政策,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活力。要抓项目支撑。滚动更新、持续夯实明年和“十五五”项目谋划储备;突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经济运行。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县域监测调度、分类指导。要抓规划编制。加强市县联动,统筹推进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力争一批重大事项、重大项目纳入国省规划。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自成表示,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重点推进雪花啤酒、佳鑫达等7家企业实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增强产品竞争力。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在谈的项目抓紧签约;签约的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在建的项目年底前全部投产。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引进机器人、通用航空、无人驾驶等未来产业,重点推进北京纵联、中粮科工和中国物流、西飞领航总投资52.5亿元的冷链物流和水产养殖项目。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步伐和绿电园区、自贸片区的申建工作,谋划建设国际合作园区,跨境电商产业园今年引进外贸企业100家,交易额实现10亿元,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示范区。

守牢安全底线,为运城发展保驾护航

市委全会指出,要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守住兜牢民生保障、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社会稳定底线。

市应急管理局作为全市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的主管部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牵头部门、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的组织部门,承担着安全生产监管、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多重职责。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程海龙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责”为重,发挥安委办综合职能,厘清“一件事”全链条和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拧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链条;坚持以“防”为先,助推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动态开展风险辨识评估,逐步夯实各行业领域安全基础;坚持以“治”为本,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推进老旧设备升级改造,加快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持以“守”为基,健全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和临灾“叫应”等工作机制,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坚持以“救”为底,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强化物资储备,提升处突能力,守牢安全底线。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动员令和任务书。”新绛县委书记宋志江表示,要坚决贯彻市委全会精神,聚焦“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找准定位、锚定方位,加快“一泓清水入黄河”重点项目建设,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作示范;要深挖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链式思维,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绛州古城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不断塑造转型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聚力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一以贯之抓好民生改善、安全稳定、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

本次全会明确了“资源转型”的奋进方向、“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服务民生”的具体落点,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旸表示,要全面贯彻全会精神,锚定“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全力保障业有所就、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着力稳住全市就业根基,加密公共服务频率,打造城乡“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全年开展招聘1200场以上;实施“技能照亮前程”、特色劳务品牌建设提质升级行动,完善“一站式”就业增收链条,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量质双升;着力塑造劳动文明风尚,强化工资支付信息化预警,狠抓欠薪治理,坚决维护劳动者权益;着力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实施“参保扩面”行动,完善“家门口社保服务”,足额发放各类社保待遇,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好运之城作出更大的贡献。

市委全会为全市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路线图和施工图。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建庭表示,要牢牢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转型路径,努力统筹好扬优势和补短板的平衡,紧盯市委凝心聚力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的具体要求,聚焦强化“一老一小”等重点民生保障服务,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力推进民生实事建设。指导推动养老护理型床位显著增加;高质量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市社会福利院“类家庭”项目建设;提升分层分类社会救助质效。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把领袖殷殷嘱托和市委工作部署转化为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的生动实践。

强化责任担当,让全会蓝图落地见效

市委全会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凝心聚力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运城新篇章作出全面部署安排,与会人员在聆听中凝聚共识,在讨论中碰撞火花,在思考中明晰方向。大家纷纷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各项工作抓实在抓具体,扎扎实实推动市委全会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非公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曹广峰表示,要重点围绕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主攻加强社会治理、突出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加强部门自身建设五大重点,深化新兴领域党建三年攻坚、双报到双服务、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基层投入保障、小区规范运行、村社区事项准入等七大行动,选树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络主播、网约家政员、社区网格员、物业从业者、友好场景工作者、志愿者等十大示范系列,推出覆盖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信访、人民建议征集、志愿服务、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等百佳典型经验,加快构建社会工作发展新格局,为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好运之城作出积极贡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安军表示,要以市委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实施红色课程融合、红色研学实践、红色文化浸润“三红工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积极构建同人口变化相适配的公共教育资源体系,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让孩子们享有更优质的启蒙教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尽量使每个孩子都能公平接受高质量教育;努力提升高中教育质量,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同时,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支持高校强化政产学研用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共同支撑引领着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关键因素。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霖表示,要紧扣发展实际,围绕钢铁、焦化、有色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合汽生材”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绿色氢能等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不断建设完善各类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招引培育科技人才,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让科技创新成为转型发展的强劲引擎,为打造具有运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持久动力。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钟龙刚表示,要聚力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不断推动文物事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夏商文明考古研究等重大项目,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为中华文明历史研究作出运城贡献。二是加快建设文物安全监管平台,不断筑牢文物安全屏障,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用心讲好运城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三是坚持文商旅深度融合,突出抓好博物馆体系建设、文创产业发展、重点文保单位对外开放,举办好第五届“西阴论坛”和中国考古学大会暨西阴考古100周年重大活动,着力提升“国宝第一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记者 王文军 孙 雄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