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12
北方的大棚里,竟藏着一片热带风情。在盐湖区龙居镇赵村璞美家庭农场的温室大棚内,甘蔗亭亭玉立,百香果藤蔓间缀满青涩果实,芭乐枝头挂满饱满的“小灯笼”……这些跨越千里的南方佳果,不仅让北方百姓的果盘添了新滋味,更在黄土地上蹚出一条“南果北种”的特色兴农路,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这批百香果再过两个多月就能成熟,甘蔗、香蕉、木瓜要等到春节前后上市。芭乐最快,两个月左右就能采收。”农场负责人张泽璞一边修剪百香果枝条,一边算起收益账,“每个棚的收益基本能稳定在8万元到10万元。”话语间,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选择“南果北种”,并非一时兴起。张泽璞坦言,经过深思熟虑,他看中了这类水果的三大优势:一是受众广,市场需求稳定;二是见效快,当年种植即可收获;三是效益好,以百香果为例,常年开花结果,产量和价格都很可观。加之他已有四五年甘蔗种植经验,对技术和销售模式积累了一定心得,更坚定了走特色种植路的决心。
让南方水果在北方“安家落户”,技术是关键。张泽璞在大棚里配齐了“智能装备”:空气能系统精准调控温度、湿度,模拟热带气候;补光灯补足北方日照短板,保障光合作用;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精准灌溉,节水又高效;远程打药泵随用随启,省时省力。这些科技手段,成了“南果北种”的硬核支撑。
张泽璞还创新采用套种模式:黑甘蔗与木瓜、芭乐搭配,黄甘蔗与香蕉共生。通过科学调配作物生长周期和上市时间,让大棚全年近半年时间持续产出,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棚里的设备都能通过手机远程控制,管理起来省心不少。”张泽璞说。
如今,璞美家庭农场的试验已初见成效。作为盐湖区首家热带水果大棚,今年南方水果首次在本地挂果,标志着“南果北种”特色农业在盐湖取得实质性突破,而这仅仅是起点。
“周边有150多个闲置大棚,我想先把技术摸透、种出成效,再带动村民一起干,让大家都能靠特色种植增收。”张泽璞的目光望向更远的未来。
从丰富百姓“果篮子”到拓宽农民增收路,璞美家庭农场的探索,不仅为盐湖区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盐湖样本”,更彰显了乡村振兴中“特色”二字的分量——立足资源禀赋,敢闯敢试,方能在田野间种出致富希望,绘就产业兴旺的新图景。
记者 景斌 通讯员 王洁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