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以“新”育人活力涌——芮城县教育系统探索创新发展路径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08

芮城县陌南中学开展“热爱芮城、磨砺青春”徒步研学实践活动。 (资料照片) 

“我们的‘百草园’是个‘百宝园’,大家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多种中草药常识,而且可以知晓许多古代名医的经典传统故事,在劳动实践中增长知识……”近日,在芮城县陌南中心小学,教师利用暑假带着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为在春天里播种黄芪、远志、地黄等中草药苗进行除草和间苗。该校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在操场边开辟了“百草园”劳动基地,种植30多种常见中草药,并且进行一味中药材一个项目式小组式学习。各小组从开始的松土、施肥、浇水、播种,到最后药材成熟的采摘、挖掘、清洗、晾晒、入馆等环节,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了劳动技能。这是陌南中心小学创新教育教学、打造活力校园的真实写照,也是该县各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改革举措、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缩影。

在实践中,芮城县教育系统积极创新教育领域改革,突出“规范办学、质量第一、安全至上”3条主线,着力推动“书香校园、活力校园、多彩校园、廉洁校园”“四个校园”建设,从“一校一品”到全域绽放,让成长更具生命力,让校园更具活力。该县持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积极探索教育新路径,以优质均衡为统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持续“加速”,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加码”,高质量推进教育强县建设,走出了芮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党建引领——思政育人打造“新课堂”

从每学期开学第一讲起,在国旗下,在党员活动室,在红色广场,从教师到学生,常态化组织开展 “红色讲堂”系列活动,震撼师生心灵,点亮理想灯塔,激发师生斗志,增强爱党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近年来,芮城县第四中学将“红色革命理想教育”作为学校“四大教育”内容之首,以红色教育为主线,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育人目标,传承红色教育基因,铸造爱党爱国的精神之魂,培养时代新人,形成了体现学校特点的党建文化,成为该校特色的党建品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做知行合一的奋斗者,在未来,要怀揣理想、立足当下、努力拼搏,为芮城县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活力。”这是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开展的“挺膺担当、逐梦青春”主题思政课的场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该校将思政课堂融入学生成长的教育体系中,创新立德树人育人方式,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努力成才、报效国家。

一直以来,芮城县教体局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全面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思政课改革路径方法,实现学段协调联动、学科相互融入,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立体思政教育体系,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坚持“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贯通教育,深化思政理论课程改革创新,挖掘地域人文、历史变迁、红色基因、经济发展等宝贵资源,通过研学形式引领思想、塑造价值、陶冶品格,培育时代新人。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培养一体化骨干教师,打造一体化精品课例,形成一体化教研成果。

目前,芮城中学“六廉创建”、七一示范小学“7+幸福教育”、学府东街小学“点亮智慧火光、培养有光少年”等学校的思政课程已经成为各学校特色的党建文化,这些植根教育教学、彰显办学特色、体现学校特点的党建文化,已经成为芮城教育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创新性的中小学党建品牌。

芮城县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该县教育系统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神圣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布局“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形成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研学实践、劳动教育、生涯规划、家庭教育、安全意识等综合素质培养的完整体系和机制,实现人人出彩、全面发展的成人成才生动局面。各学校以育人为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年礼”,在主题班会、劳动实践等日常活动中融入“青年礼”,利用高考毕业典礼等开展“成人礼”,创新举办“行囊记忆”活动,通过“三礼”活动的开展,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家国情怀,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时代新人。

质量立教——创新内涵呈现“新亮点”

“一年级代表色是火焰红,体现的核心素养是热情与习惯;二年级是柑橘橙,核心素养是协作与社交;三年级是麦穗黄,核心素养是思维与创作;四年级是森林绿,核心素养是环保与责任;五年级是萤火青,核心素养是探索与科学;六年级是海洋蓝,核心素养是理想与挑战。全校是星空紫,核心素养是活动与挑战。”这是芮城县七一示范小学学生成长“七色评价”体系,激励孩子们快乐成长。该校的“七色评价”体系涵盖全学科,以过程性评价为核心,七色评价体系覆盖九大成长维度,将日常学习、生活、实践转化为可看见的“成长图谱”。这是该校深化教育内涵发展、创新教育改革新赛道、提升素质教育的创新育人模式。

芮城县七一示范小学校长焦卫泽说,七色评价体系以“彩虹”之名,记录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每一个闪耀瞬间。在这里,分数不再是衡量成长的唯一标尺,而是用七色编织成一张动态的成长地图,让习惯在细节中沉淀,让思维在互动中跃动,让品格在点滴中闪光。

在位于黄河岸畔的东垆中心小学,这里的孩子个个能写一笔好字,被当地群众誉为家门口的“特色书法学校”。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实施美育浸润行动,着力擦亮书法教育品牌,东垆中心小学秉承“让每一个生命拔节成长”的育人理念,围绕“写好字、读好书、健好体、做好人”4条育人路径,坚持“立字立人,惟正惟新”的校训,开展一系列“课程+书法”活动,采用“1+1+N”书法推进模式,即一位梯队教师培养一名徒弟,一个社团学生带动一位同伴,进而辐射影响一大片,形成“人人会书法、人人能教书法”的特色教学效果。

廉洁育人进课堂,清风吹拂满校园。在育人实践中,芮城县学府东街小学在学校内涵创新发展中,积极开展上好廉洁教育微课堂,持续开展常态化教育活动,开设了“党员团员教师微课堂”,包含爱国篇、正直篇、勤学篇、惜时篇、自律篇、清廉篇、规则篇、诚信篇、勤俭篇等,全方位多角度贯穿廉洁文化主题。通过讲中思廉、行中践廉、演中悟廉、赛中学廉等形式,把行为规范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清廉文化的种子,植入少年儿童的心田,帮助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生态体系,让清风正气吹遍校园每一个角落。

立足创新,注重内涵。在实践中,芮城县教体局以质量立教,积极深化创新教育的内涵发展,打造品牌特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职教,各个阶段相互衔接、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良好局面,内涵发展、教育创新在各个学校亮点频闪、特色不断,为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目前,在芮城已经形成了“幼儿重习惯、小学强特色、初中打基础、高中促发展、职教重技能”的总体发展格局,打破幼、小、初、高、职各个学段封闭办学的约束,形成一级带动一级、一级支持一级,全县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抓质量的良好教育发展局面。

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点作用,推进育人模式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推动探究式教学和项目化学习,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为依托,持续深化“城乡一体化”办园模式,全力做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试验区工作。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验收为重点,加快重点项目谋划,有效推动卜子夏小学等重点项目有序实施。以山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校建设为依托,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全力推进职普融通。高中教育以尖优生培养为突破口,力争全县高考达线率、“双一流”重点院校录取人数“双增长”,实现新突破,推进县域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规范发展——校园向优走出“新路径”

“孩子爱去学校,喜欢读书。学校定期举办亲子阅读活动,开展家校互动活动,作为家长,在活动中也接受了教育,这样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和孩子的亲情,对自己的素养也提高不少,只要是学校的活动我都积极参与。”芮城县蓝天小学学生家长薛敏说。

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蓝天小学倡导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多管齐下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定期举办家长读书讲座,盛情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与习惯的窍门。同时,精心组织亲子阅读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好书,一同分享阅读感悟,在温馨的亲子时光中共同成长。

让乡村孩子也能逐梦绿茵。作为一所乡镇学校,阳城中心小学的体育教育资源长期匮乏,学生课余活动单一,体质健康水平亟待提升。在此背景下,该校以足球运动为抓手,通过普及校园足球文化、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精神,依托适应乡村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阳光·成长”课程体系,创建阳光校园,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逐步确立了“培养新时代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促进了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确保教育心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全面开展,近年来,芮城县教体局以规范为抓手,积极构建教育管理新体系。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坚持做好一日两次“眼保健操”,着力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加强学生作业管理,通过“一日作业清单”与“双休日作业清单”规范作业统筹,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实施课后服务“5+2”全覆盖,惠及全体学生。全面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有效遏制社会“乱补课”“乱办班”的不良风气,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创新发展,全面育人。接下来,我们将立足‘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根本理念,致力于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突出创新发展主线,遵循教育规律,回应群众期待,真抓实干,共同奋斗,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为教育强市建设谱写新篇章、凝聚新担当、作出新贡献。”芮城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蔡林权说。

记者 李宏伟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