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07
黄河岸边,芍药盛放时游人如织;光伏板下,清洁能源持续赋能;庭院内外,鲜切花产业生机勃勃……走进平陆县张村镇太阳渡村,一幅“党建红”引领“产业兴”的乡村图景跃然眼前。
这个曾面临“人均土地少、坡地占比高”发展瓶颈的村庄,近年来凭借“党建+”模式精准发力,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最初的5万元逐步突破50万元,书写了从“破题”到“蝶变”的振兴答卷。
党建领航,选准产业“突破口”
“发展集体经济,关键在支部,出路在项目。”太阳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邓安勤的话道出了太阳渡村的“发展秘诀”。
面对坡地多、自然条件有限的实际情况,太阳渡村党支部带领61名党员干部多次调研、反复论证,锚定“因地制宜选产业”的思路。
早年,该村争取资金建成育苗大棚、温室大棚和光伏发电项目,为集体经济奠定每年10万元左右的基础。2019年,经过多方考察,村里大胆投入40余万元,在200多亩坡地种植芍药,不仅破解了坡地利用率低的难题,更以“芍药观赏园”打响名气,每年花期吸引大批游客,两次登上国家级媒体。
土地流转,激活规模“新动能”
产业要壮大,土地是根基。
太阳渡村通过“流转+入股”双轮驱动,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活力,在仝家滩流转50余亩土地发展春秋大棚,提升土地效益;将600亩黄河滩涂“变废为宝”,400亩种草坪、200亩种荷花,既增收又改善生态;2019年,以100亩农户土地入股芍药种植,4年净收益达128万元,农户分红30万元;2024年,合作社再流转70余亩土地扩种芍药,农户自发投资15万元;2025年,以55亩土地入股庭院经济和鲜切花产业......
一次次土地流转,实现了从“零散种植”到“规模经营”的跨越,为集体经济注入持续动力。
班子聚力,啃下发展“硬骨头”
芍药产业的成功,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硬担当”。
2019年刚种下的100亩芍药,因干旱长势不佳,荒草蔓延,不少人建议“推倒重来”。
“政府的扶持资金不能白花,百姓的期待不能落空!”村“两委”班子顶住压力,多次召开干部会统一思想,将100亩芍药地分片包干,党员带头除草、打药。
正是这份“背水一战”的坚持,芍药产业存活了下来,如今已成太阳渡村的支柱产业。
多方共赢,构建持续“生态圈”
“单打独斗难长久,抱团发展才能赢。”太阳渡村探索出“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共赢模式,2022年成立永兴种养专业合作社,30名成员集资15万元扩种芍药;今年,改造45亩老宅基地发展庭院经济,收益按“集体30%、农户70%”分配;鲜切花芍药项目吸纳政府、合作社、农户多方投入,收益按“合作社50%、集体30%、农户20%”分成,年增收益超10万元。同时,投资130多万元建设芍药分拣中心和鲜花储存库,让产业从“种植”向“加工+销售”延伸,形成“种、储、销”完整链条。
如今的太阳渡村,芍药花开遍黄河岸,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邓安勤表示,该村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耕特色产业,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村民,让“幸福花”开在百姓心坎上。
记者 付 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