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汗水浇灌振兴花

——国网运城供电公司驻笃行村工作队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侧记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06

图为国网运城供电公司驻闻喜县阳隅镇笃行村工作队队员与笃行村村“两委”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察看小麦长势。 (资料照片)

夏日晌午,酷暑难当。国网运城供电公司驻闻喜县阳隅镇笃行村工作队的队员们,穿行在村巷间,挨户走访监测户、脱贫户和一般群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多跑跑、多问问,能搭把手就搭把手。”汗珠滚落,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杨俊红抬手擦拭,“就像这家,孩子在外务工,老人独自在家,我们帮忙换个灯泡、打扫屋子,都是些生活小事。”

自2021年扎根笃行村,这支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同心同向,以党建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标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将汗水洒在问需解困的走访路上、特色产业的培育田间、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中。短短几年,笃行村实现了华丽转身:从昔日的“穷脏乱”,蜕变为村庄干净、设施完善的山西省“美丽宜居”村庄;从“软弱涣散”的合并村,跃升为班子团结、治理有方的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从村集体收入微薄的贫困村,发展为年收入突破百万的富裕村……笃行村的蝶变,是党员干部与乡村脉搏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更是一份在烈日下用汗水与实干浇灌出的振兴答卷。

建强组织筑堡垒 强基固本换新颜

笃行村位于闻喜县稷王山脚下,由原来的东杜、西杜、岭南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过去,村子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单一、人居环境差,常被外村人称为“烂村”。

2021年6月,国网运城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进驻开展帮扶。工作队刚进村,便遇上三村合并后的首个难题——选举。“3个村的村民思想不统一,想选出一个村民都认可、有能力带动发展的班子,确实不容易。”杨俊红坦言。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关键。杨俊红和工作队队员逐户走访,广泛征集意见。最终,通过组织推荐和村民选举,年轻有为、富有发展思路的柴颜红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新班子成立了,村民既期待又担忧:“‘新班子’行不行?”“驻村工作队能为村子做些啥?”“‘新班子’可不能走老路子”……面对这些声音,村“两委”干部和工作队以行动回应:他们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倾听村民所需所盼。

“村里没路灯,晚上漆黑一片不敢出门”“两天才来一次水,生活太不方便”“巷口垃圾成堆,臭气熏天”“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村民的每一条意见,村“两委”干部和工作队都认真记录。

“党组织建立起来,就是要为村里办实事。”柴颜红语气坚定。

很快,笃行村召开了第一次村民大会。会上,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向村民作出5年承诺:建强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这份蓝图规划,如同给村民吃了颗“定心丸”,让大家看到了新班子的决心与担当。

长远规划已定,村民关切的民生问题也刻不容缓。

“那时临近春节,我们和村‘两委’干部商议,先把大家呼声最高的‘亮灯难’问题解决了,务必让大家过一个亮亮堂堂的春节。”杨俊红回忆。

随即,“明亮计划”迅速启动。国网运城供电公司投资10万元,为村里安装了77盏路灯。腊月二十四,笃行村的道路亮了起来。灯光不仅照亮了道路,更温暖了村民的心。

“亮灯”难题顺利解决。春节刚过,村民关切的“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也提上了日程。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对照收集的民生“需求清单”,逐一对接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争取各级项目扶持资金。

3年来,笃行村通过更换水泵、清洗管道,实施污水管网改造、路面硬化等工程,逐步解决了基础设施薄弱的民生痛点问题。2022年,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建成,“电靓乡村”电力驿站和新能源充电站等设施投入使用,使笃行村的村容村貌以及村民的生活品质同步提升。

82岁的村民王燕燕是村子发展的见证者:“以前人家都说我们村‘烂’,现在都羡慕地问‘你们村咋变得这么好’?这多亏村干部团结,给大伙儿办了实事!”

“现在党组织团结,工作队得力,大家像握紧的拳头一样有劲!”老党员柴兴生说,“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村里都会进行‘三务’公开,鼓励党员在产业发展、孝老敬亲等方面作表率,还会让我们提出建议,共同商议村子发展大事。”

如今,无论是家里的难题还是邻里的“疙瘩”,村民都乐意找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商议解决。这份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信任,成了笃行村聚力发展的最强纽带。

发展产业闯新路 富民兴业谱新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笃行村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又将目光聚焦在产业发展上。

笃行村村民大多以耕种为生,村内的主导产业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及苹果、山楂、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然而,这些产业大多零散且规模小,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村集体企业更是稀缺。

在走访中,杨俊红敏锐地发现了一个痛点:笃行村及周边村种植了5000多亩苹果、山楂、梨及中药材,但附近却没有一座保鲜库。村民往往要到临猗、万荣等地的保鲜库储存鲜果,十分不便。

“最近有新建保鲜库的补贴政策,咱们何不抓住机会建一个?”杨俊红与村“两委”干部商议道,“这既能给村民提供便利、增加就业机会,还能给村集体增收。”

说干就干。笃行村创新采用“支部领办+财政支持+社会投资”的模式,成功筹集360万余元资金,建起了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保鲜库。这不仅解决了果农的储存难题,还延伸出一条从储存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柴颜红欣慰地介绍:“现在,这个保鲜库不仅让果农们省心省力,还解决了5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平均每人每月能挣3000元。更可喜的是,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加14万元收入,效益实实在在看得见!”

产业发展,光有现代化设施和外部投资不够,还要挖掘内生动力,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发挥致富能人的带动作用,带动村民发展致富产业。

“一说发展新产业,很多村民都保持观望态度,等到左邻右舍赚到钱了,才敢跟着尝试。”杨俊红深有感触,“只有形成‘鼓励一个、带动一片’的效应,才能真正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为此,自2023年起,笃行村年年召开“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表彰大会。

去年,王卫杰被评为笃行村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实现了从脱贫户到致富户、从务工者到创业者的华丽转身。

“轰轰轰……”每天清晨,榨油坊的机器声准时响起,王卫杰和妻子胡素平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一人忙着收村民送来的核桃、菜籽、芝麻、花生等榨油原料,一人熟练地操作机器榨油,小院里很快就挤满了人。

王卫杰夫妇曾在周边的玻璃厂打工。后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宣传下,夫妻俩决定回村创业,发展“庭院经济”。“我家有十几亩菜籽地,想在自家院里开个榨油坊,可买机器的钱一时凑不齐。”回村后,王卫杰找到杨俊红道出难处。杨俊红多方奔走,帮他申请了“庭院经济补助”和“富民贷”助农贷款。很快,王卫杰的榨油坊就顺利开张了。

“这几年生意越来越好,本钱早就赚回来了,我们又添了两台设备,去年榨油坊收入十多万元,效益可观!”王卫杰笑着说。

在表彰激励下,王卫杰的致富事迹迅速发挥带动作用,村民们边看边学,争相探索新产业、寻找新门路。如今,笃行村有22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村里的产业也日益多元。

“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村民人均年收入也提高到了1.9万元。”杨俊红盘点着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眼中闪烁着对笃行村产业振兴之路的坚定信心。

创新治理润乡风 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乡村振兴,治理为基。

走在笃行村,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这背后藏着一套“洁净密码”。“过去村民是‘各扫门前雪’,如今村里推行积分制,大伙儿见了垃圾都主动清理,积极性高多了!”柴颜红一语道出其中奥秘。

改变的源头,是村里的电力党群爱心积分超市。

为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2022年,在村“两委”干部的支持下,国网运城供电公司在村内投资建设了电力党群爱心积分超市,以“积分”赋能治理效能。

走进该超市,货架上米面粮油、学习用具、运动器材琳琅满目,地上整齐摆放着追肥机、播种机、抽水泵等20余种电动农用器具。从生活用品到生产工具,村民所需,一应俱全。

“这里的东西不是用钱买,用积分就能换。生活物资、农机具使用权都能兑。”杨俊红介绍。

“我们村里没超市,家里缺酱油、大米了,就来电力党群爱心积分超市兑换。锅碗瓢盆、米面粮油,我都换过!”柴振平是村里的“积分大户”,提起积分超市,他满口夸赞。

积分制的价值,更在紧要关头显现。前不久,我市持续高温天气。此时正值玉米拔节、大豆结荚的关键期,柴振平家用了多年的抽水机却突然“罢工”。眼看家中20多亩玉米要遭殃,他急得“满嘴起泡”:“修机器耗时间,庄稼可等不起啊!”

紧急时刻,驻村工作队队员打来电话:“电力党群爱心积分超市里有备用的电动抽水机!”柴振平立刻赶去。随后,工作队员们又顶着高温,帮他接线、安装、调试机器。随着开关按下,“嗡”的一声,清澈的井水涌向干涸的农田,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电力党群爱心积分超市里的积分如何获得?

带头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并吸纳农户就业增收的得20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自觉破除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的得20分;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公共设施管护、花草树木管护,配合清理公共区域物品乱堆乱放的得10分……超市门口张贴着清晰的积分管理办法,得分标准一目了然。

“这套积分体系包括矛盾调解、公益活动、移风易俗等23项内容,涵盖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村里老人多,担心他们看不懂,我们还画了卡通漫画墙,用生动的图片和简洁文字说明积分规则。”杨俊红解释。

在积分制的影响下,村民参与村内事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原先村里办活动,大家都忙着干农活,没啥人来参加。如今,村民一听参加活动能攒积分,都抢着报名!”柴颜红感慨。

小积分,不仅换来了生活便利,更“兑”出了村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在笃行村,“积分制”正让基层治理从“村里事”变成“自家事”,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日渐清晰。

汗水浇灌,振兴花开。从“穷脏差”到“美富强”,笃行村的蝶变,不仅体现在村容村貌和经济收入的提升,更在于村民精气神的焕发和对未来信心的增强。驻村工作队以一步一个脚印地“笃行”,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更加绚烂的振兴之花。

记者 曹欣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