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8-06
7月31日早晨,垣曲县长直乡西交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气氛热烈,该村党员干部群众目光热切地聚焦于下个月的工作计划草案,围绕产业发展、民生实事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这幅党群一心干事创业的图景,正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陕正红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耕耘,在山乡大地上一砖一瓦垒起的“党建基石”绽放出的蓬勃生机。
基层工作关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陕正红深刻领会“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时代内涵和工作要求,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将曾经落后的村庄逐步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农村,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信任。
强基固本,让党支部成为“主心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建强党组织,才能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村党支部就是‘火车头’,党员队伍素质高不高是能否推动各项工作的关键。”这是陕正红常说的话。2005年上任伊始,他就把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同时,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年轻优秀的同志入党,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在他的努力下,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党员;党员行不行,群众最分明。”陕正红说,强基固本不是喊口号,得让党员走进群众心里。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陕正红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形式,引导党员在各项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
“党员往前站,群众才能跟着干。”在陕正红看来,党员带头不是只干“显眼事”,更要把群众的“心窝子事”放在心上。在他的推动下,以党员带头践行孝道为引领,推行暖心的赡养机制: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的子女,每月将200元赡养费统一打到村集体账户,再由村党组织按月足额发放到老人手中。这一做法既让老人们稳稳领到“暖心钱”,解了生活所需的燃眉之急,又让在外奔波的子女少了牵挂、多了安心,更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了孝亲敬老的村风民风,成为基层治理中用制度温情守护桑榆晚景的生动实践。
发展产业,勇当乡村发展“领头雁”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陕正红给出的答案是:“脚下沾着泥土,心中才有底数。”他立足本村实际,深入调研市场需求,积极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项目,全面发展食用菌、大棚西瓜等特色产业,抓住亳清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机遇,使西交村完成从“矿业依赖”向“绿色经济”的成功转型。
投资3000万余元的垣曲县食用菌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一期在西交村完成建设,并与山西菌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打造食用菌“卫星式”产业集群。同时,通过订单农业、技术共享带动周边中小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参与种植,经营主体按市场价回收产品。投资70万元,实施西交村木材加工厂配套项目,可为食用菌菌棒生产提供原料。西交村食用菌菌棒回收循环利用项目建成后,将消化全县食用菌废旧菌棒,年使用秸秆1万余吨,年产生物质燃烧颗粒2万吨。
除了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陕正红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他充分挖掘本村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了以麦田咖啡、油菜花海露营基地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举办特色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心系群众,做为民服务的“勤务员”
“不仅要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还要让乡村环境美起来、乡风文明树起来!”陕正红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同样不遗余力。
陕正红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的冷暖。针对村里因长时间下雨造成的道路损坏、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他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修复道路,实现了全村道路硬化全覆盖。道路修好后,他又协调安装了路灯,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他还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通过逐户排查,对符合条件的危房进行改造,确保村民住房安全。同时,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持续开展西交村河道“四乱”和人居环境“六乱”整治行动,聚焦辖区河道、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区域,整治陈年垃圾20余处,整改畜禽养殖问题6处。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活动,使村庄环境更加整洁美观。此外,他还积极争取资金,建设了文化广场、村民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矛盾纠纷时有发生。陕正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主动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他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定期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在村里排查矛盾纠纷,以做到早发现、早化解。
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对于一些复杂的矛盾纠纷,他不厌其烦地多次上门调解,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和升级。多年来,村里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事件,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如今的西交村,干净整洁、产业兴旺、邻里和睦,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面对荣誉,陕正红淡然地说:“这份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全体村民和党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将继续扎根基层,当好村民的‘领头雁’,让西交村的明天更美好。”
记者 孙 雄 霍虎成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