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30
暑假期间,孩子们独自外出机会增多,马路、停车场出入口、住宅小区等区域成为儿童交通事故的高发地带。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有时会突然从路侧停放车辆旁等视线盲区“飞奔式过马路”,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家长和出行车辆都需提高警惕。
事故频发
危险近在咫尺
近日,记者在中心城区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个小男孩突然冲向马路对面,就在这一瞬间,一辆电动自行车疾驰而过。万幸的是,电动自行车及时刹住,但孩子已经脸色煞白。
目击者王女士心有余悸地说:“这种事情时有发生,有些时候就没这么幸运了。”这样因“飞奔式过马路”引发的意外,在暑期尤为高发,成为威胁儿童交通安全的“隐形杀手”。
近日,在平陆县第二小学门前道路上,一名儿童沿古虞路由西向东奔跑,与同向行驶的曹某驾驶的普通二轮摩托车相撞,导致人员受伤、车辆受损。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全国未成年人一般道路交通事故中,暑期7、8月份占比达22.93%,其中近3成与“飞奔式过马路”相关。
“儿童身材矮小,突然冲出极易陷入机动车驾驶员的‘视觉盲区’,驾驶员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说,“更危险的是孩子们的行为特点,他们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看到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不顾一切地冲过去,忽视了潜在的危险。”
交安宣传
让“飞奔”变“缓行”
7月18日,夏县交警大队民辅警走进辖区彩虹堂书画教育暑期培训班,开展暑期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民辅警着重讲解车辆盲区、“开门杀”等方面的交通安全知识,让孩子们将交通安全知识牢记心间。
“防范‘飞奔式过马路’,关键在教与防的结合。”临猗交警大队民辅警在社区宣传中反复强调。连日来,他们深入该县神后堡、葫芦岛社区,通过案例告诉家长:要教会孩子“一停二看三通过”——过马路前先停下脚步,左右观察确认无来车,再稳步通过,哪怕是绿灯也要二次确认。
针对交通运输从业者,民辅警走进出租汽车公司,提醒司机经过路口时务必减速,看到路边有孩子玩耍要提前预判,遇到意外情况能及时刹车。
“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刘女士看完事故案例后深有感触,“以前自己过马路时经常看手机,现在意识到这种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示范。”
暑期的快乐,离不开安全的底色。遏制“飞奔式过马路”,需要家长多一份细心,孩子多一份认知,社会多一份保障,为孩子们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安全不是束缚,而是为了让快乐更持久。”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说,“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能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
( 记者 樊朋展 刘凯华 张蕊彤)
记者感言
当“飞奔式过马路”成为威胁儿童安全的“隐形杀手”,记者开始思考:如何为孩子的脚步系上“安全带”?
采访中,平陆县那起摩托车与奔跑儿童的碰撞事故令人叹息,而全国近3成与“飞奔式过马路”相关的交通安全事故数据,更像声声警钟。
孩子们的世界简单直接,一块糖果、一个伙伴的呼唤,都可能让他们瞬间遗忘危险。但成年人不该遗忘——那些停放在路边的车辆背后、拐角的盲区里,藏着猝不及防的风险。
所幸,从民辅警走进课堂讲盲区知识,到社区里“一停二看三通过”的反复叮嘱,越来越多人在行动。一位家长说“自己过马路看手机是不好的示范”,这或许正是改变的开始。安全意识的传递,藏在一点一滴中。
孩子的奔跑该是自由的,但自由不该是莽撞的借口。当司机经过路口多一分减速的耐心,家长牵起孩子的手多一句叮咛,社会防护多一处细节的完善,那些“飞奔”的脚步才会慢下来,变成稳稳的“缓行”。毕竟,没有什么比看着孩子们笑着走过马路,更让人觉得温暖又安心。
愿每一份童真,都能被安全温柔守护。
记者 张蕊彤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