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向前一步 永不止步

——文商融合的“蒲剧探索”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15

《宋韵·南风歌》《宋风·夜宴》《南山枪声》等实景演出应接不暇,旅游演艺市场上大手笔“淘金”;“小精尖”节目套餐地气十足,量身定制的“点菜服务”频频出单屡试不爽;精心设计的蒲剧研学方兴未艾,“蒲剧咖啡”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持续走俏……

面向市场,深耕基层,“坐看”变“走台”,“演”节目变“点”节目,教学变研学——创建于2020年的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坚决扛起“蒲剧艺术创作生产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使命,持续做好深化院团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走出一条古老戏曲扛鼎文商融合的新路子。

演出舞台“动”起来——从“坐着看”到“走着看”

观众手持特制盐灯,跟随身着宋装的演员穿梭于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的实景演出中。当悠扬的蒲剧唱腔在千年盐池遗址间回荡,当水袖翻飞与盐雕光影交相辉映,这场打破“台上演、台下看”传统模式的沉浸式演艺,让古老剧种焕发出令人艳羡的时尚魅力。

今年4月27日晚8时,全新改版的《宋韵·南风歌》在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试演。走过700年岁月的蒲剧艺术正焕发新生,从传统戏台的静态演绎走向流动舞台的动态呈现。

取法蒲剧传统艺术之精华,借鉴歌舞、情景剧、裸眼3D及实景互动等多元艺术。今年3月以来,以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团队为支撑的大型实景演出《宋韵·南风歌》2.0版横空出世,成为运城文旅的“现象级”产品。其前所未有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不仅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入了解河东传统文化,有力带动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夜间客流显著增长,也成为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收入增长的重要板块。

无独有偶,今年春节假期,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与岚山根·运城印象联袂打造的沉浸式抗日题材情景剧《南山枪声》也十分叫座,被誉为“剧好看”。

据了解,该剧依托山势搭建实景,结合地道、老戏台等元素,由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演出三团演出,以“人在剧中游”的互动模式吸引大量游客。自今年2月4日首演,春节期间日均演出4场,场场爆满‌‌。

从“坐着看”到“走着看”,让演出舞台“动”起来。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以一流编演团队,为旅游景区精心打造的优质实景演出剧目,成为演出市场的“硬通货”、文旅融合的“流量池”。预计沉浸式演艺的年收入将突破80万元,为文旅市场创新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演出现场,观众举着热气腾腾的“关公面”,在“零距离”感受武戏魅力的同时,还能扫码参与线上互动,现场氛围热烈。景区负责人笑称:“这哪里是看戏,分明是参加了一场穿越古今的国风派对!”

眼下,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正与著名导演王潮歌团队展开深度合作,对反映关公文化的经典本戏《忠义千秋》进行场景式、艺术化的加工改造。这部融合了AR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戏曲舞美的新作,北艺南传让蒲剧走向世界,进一步推动年轻观众与古老蒲剧艺术擦出“爱”的火花,将于国庆期间同步开启粤港澳大湾区巡演。

服务主场“多”起来——从“等着演”到“抢着演”

今年3月6日,山西省蒲剧艺术院蒲韵剧场内张灯结彩,掌声如潮,市妇联“好运之城幸福家”“三八”妇女节主题讲述会在这里温情启幕。

舞台上,演员们身着素雅旗袍,以细腻的蒲剧唱腔娓娓道来三代同堂的温馨故事……山西省蒲剧艺术院特别编排的讲述剧《以爱为家》正在上演。当白发苍苍的“奶奶”用方言念白讲述家风传承时,现场不少观众湿润了眼眶。

为应对传统演出市场日渐萎缩的趋势,山西省蒲剧艺术院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创新经营模式,主动开拓文化服务新业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参演运城市“盐韵千年 梦启长廊”盐梦长廊项目推介会;与多家单位合作,精心打造十余场艺术氛围浓厚、文化内涵丰富的主题定制活动,助力运城文商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深挖各单位不同的文化需求,先后创作市残联“全国助残日”、市文保中心“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演出,不断拓展新文艺形态,赋能千行百业。此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该院充分发挥多样化文艺资源和优势,联合市文保中心共同推出文保宣传微短剧,不仅有效弥补了传统演出市场下滑带来的损失,还开辟了一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新路径。

“我们将今年确定为‘演出市场攻坚年’,坚持‘向演出要市场,向市场要效益’的运营理念,主动开拓市场化发展新路径。通过创新推出量身定制服务模式,精心打造‘小精尖’演艺菜单,以主题节目定制、‘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特色文化产品,实现进校园、进农村、进景区、进社区,以市场化运作提升经营效益。”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党委书记吴宏伟说。

一方面,服务产品砥砺创新;另一方面,演出市场全力攻坚。以“戏曲惠民”工程为契机,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创新实施“政策红包+市场红利”双轮驱动战略,全面开展“演出市场攻坚年”专项行动。今年伊始,院团立下“年初承诺、年底兑现”的军令状,科学谋划全年演出计划,主动对接市场、无缝衔接演出档期。自1月30日起,3个演出团便奔赴基层一线,全体演职人员放弃休息,以“抢着演”的奋进姿态持续奋战在演出前线。

通过深耕本土市场与拓展外部市场双管齐下,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所辖3个院团不仅将演出版图从中心城区成功扩展至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区域,更在上半年超额完成年度演出目标——累计完成各类演出543场次,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额完成的目标,演出收入580.9万元,同比增长39.9%。

旅游价值“挖”出来——从“敲边鼓”到“挑大梁”

6月27日上午,来自运城市广播电视台培训中心的百余名小记者走进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开启了一场别有滋味的研学之旅。

大门入口处,惟妙惟肖的蒲剧舞狮表演,让学员们瞬间兴致勃勃。紧接着,一个巨大的转盘上,5位身着华美戏服的演员正以经典造型立于其上——青衣水袖翩跹,花旦娇俏可人,武生英姿勃发,老生沉稳持重,丑角诙谐逗趣,构成一幅生动的戏曲人物画卷。

回廊的整面墙壁上,挂满了五彩斑斓的戏曲脸谱,从忠勇的红脸关公到奸诈的白脸曹操,每一张都诉说着不同的故事。走进服装间,金线刺绣的蟒袍、流光溢彩的头面整齐陈列,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穿戴戏服,忙得不亦乐乎……这场集观赏、传承、体验、学习于一体的研学活动,让学员们近距离感受到了蒲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依托省级蒲剧艺术职业体验中心,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今年牛刀小试,成功举办3期蒲剧主题研学活动。

体验式旅游,变教学为研学,课程价值“变现”为旅游收入。通过主题研学,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从为景区提供演艺服务的“敲边鼓”,跻身文旅产业一线,名副其实“挑大梁”。

“我们的研学主题活动每团有百人,每人收费68元,深受学员欢迎。”吴宏伟介绍,“最近咨询电话持续火爆,不少机构都在预约下半年的研学档期。”

研学市场的开拓,为山西省蒲剧艺术院注入全新活力。通过寓教于乐的研学活动,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在获得直接经济收益的同时,更潜移默化地弘扬了非遗,培育了一批潜在的年轻观众群体,为传统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从“看戏”到“玩戏”,从教学到研学,不仅让古老的戏曲文化焕发新生,更激活了文旅消费市场。在“蒲剧+”战略的推动下,蒲剧主题的文创产品开发成效显著。美术系学生的课堂习作,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文创产品,囊括摆件、挂件、容器等多个系列,涵盖面塑、轻泥等多种材质;借道研学“下海”的“蒲剧咖啡”,一经推出就成为爆款产品,常常在开场前就销售一空……

向前一步,是突破舒适区的勇气;永不止步,是追求卓越的执着。曾经,因观众老龄化加剧、演出市场持续低迷、专业人才不断流失而举步维艰;如今,以“沉浸式演出”热身体验经济,以量身定制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以研学游培育未来观众……

未来,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将立足院校当前发展现状和目标战略,坚持“三个定位”工作理念,全面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深刻把握文旅融合的时代机遇,以更开阔的视野推进“蒲剧+”战略,推动蒲剧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贡献蒲剧力量。 (记者 杨红义 杨 琳)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