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14
莫底沟关闭矿山修复项目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近年来,河津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以“一山两河”生态修复治理为工作总抓手,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运城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贡献河津力量。
黄河大梯子崖景区
系统治理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保护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日,走进河津市九龙沟、西磑口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现场,新栽的生态防护林迎风挺立,工人们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工程作最后冲刺。这个总投资2.33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黄河岸线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屏障。
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
守护黄河安澜,不仅是生态命题,更是赓续文明根脉、托举民族复兴的千秋大计。河津市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完成10座大中型淤地坝维修养护,充分发挥拦挡泥沙效益;严格执行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同时,加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力度,推进存在问题的解决。今年投资1034万元在吕梁山前沿和汾河流域荒沟以绿化造林的方式对荒山荒沟进行系统化治理,完成造林8000亩。
汾河河津段水清岸绿景美
——加快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河津市继续督促工程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全方位达成“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生态保护目标,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尾水提升项目建设,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大力推进雨水管网新建和提标改造工程,实施河津市龙门区地下排水管道改造项目等工程,提升城市的防洪标准和雨水收集能力。
——协同开展“净河、减污、治路、洁产、扩绿”五项攻坚行动,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汾河谷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河津市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管控措施,加快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配合开展煤电行业碳排放管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实现优良天数达75%以上。深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土壤污染重点单位隐患排查和“回头看”、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推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建立“县乡村”农用残膜网格回收体系,2025年—2026年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面积4000亩。同时,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和施肥技术指导培训、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
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效显著
黄河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战略储备区,保障黄河水资源安全,对于维护国家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河津市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确保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指标。一是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启动实施投资7123万元的河津市地下水超采区禹门口灌区水源置换工程。二是实施节水行动,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交流,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应用。三是全力推进再生水利用工作,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对规划和建设类涉水项目取水审批时,优先配置再生水水源。四是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行动,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加强各用水单位节约用水管理,严控用水定额指标,完成运城市对河津市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三项指标考核任务。五是推进农业节水增效,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加快灌区节水配套和现代化升级改造,并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加快发展有机旱作节水农业。
“守护一泓碧水,造福一方百姓。”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巩固污染治理成果,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奋力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
转型突围
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项目建设是锚定战略目标的“压舱石”,是推动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核心载体,更是激活区域发展动能的关键引擎。
黄河沿岸观景平台
近日,在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呈现“新旧产线齐发力”的火热场景,一边是成熟稳定的原有氧化铝生产线开足马力,持续释放产能;另一边,“新上马”项目中铝山西新材料100万吨氧化铝节能增效升级改造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项目指挥、施工团队、质量监理人员各司其职、紧密协作,争分夺秒推进建设。焊接的火花、运转的设备与忙碌的建设者,共同勾勒出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图景。
项目的全链条推进与精细化落地,既能将“生态优先”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又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河津市把生态保护作为前提和基础,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落脚点和目标,突出产业转型、生态环保、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高标准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
免费公交畅行河津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河津市抓好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品种迭代转型,促进传统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力锻造重点产业链,聚焦市重点产业链企业,完善“链长+链主”工作推进体系,兴链活链、固链强链、引链延链、畅链稳链,夯实产业链基础。发挥中铝山西新材料“链主”带动作用,加快实施中铝30万吨再生铝项目,增加铝液供应能力。依托丰富的铝液资源,与中东部铝加工先进地区加强对接,积极承接引进浩宸新材料20万吨铝压延加工、吉利顺驰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智能制造等一批铝精深加工项目。依托化工园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2800亩标准地,依托以阳光焦化为“链主”的碳基新材料产业基础,以煤焦油深加工、焦炉煤气深加工为主攻方向,积极承接引进丰烁化工600吨医药中间体、鑫泽盛业30万吨废矿物油循环利用等一批高端化工产业项目。
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打造“合汽生材”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标,培育壮大战新产业。河津市以科创园为载体,加快二期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2025年完成投资两亿元,预计2026年6月完工。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围绕运城市“合汽生材”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标打造,加快招引一批新材料、新能源等战新项目,推动魏强汽车高端汽车分动器制造、金丰源纸制品、上储新能源新型电网侧共享储能、中能新合多能互补储能、郑州大学军民融合新材料等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发展低空经济、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力培育新型融合消费业态。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
从生态修复的“绿色答卷”到产业升级的“金色引擎”,一个个项目如璀璨明珠,镶嵌在黄河之畔。河津市正以项目建设为支点,撬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时代黄河画卷正徐徐展开。
生态惠民
共享发展幸福答卷
瓜峪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
6月28日,漫步河津莲池公园,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天,孩童在绿道嬉戏,老人们悠闲散步……近年来,河津市在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始终将民生福祉作为落脚点,把生态治理成效转化为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曾经闲置的荒地现在变成了环境美、健身设施齐全的小公园,没事在这里走走,看看花、看看树,心情很好,政府把好事办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里……”在华兴东路社区游园散步的市民高兴地说。河津市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一体谋划、一体实施,切实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增强县城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城带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市更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三期、万春片区街道新建、新耿区地下排水管道改造、龙门区排水防涝工程等城市扩容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工人文化宫、政务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统筹推进市区停车场、充电桩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公园管理,对标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对该市绿化进行高标准、精细化管护。做好城市绿化体系拉网排查,摸清缺带断垄、缺株少苗等问题,进行全面补植。重点对新兴路、华兴路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绿地景观打造。
畜禽粪污处理中心
家门口的学校办得如何?看病就医方不方便?一教一医,是老百姓最关注的“硬核”民生问题。河津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关切,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高质量书写教育和医疗卫生两张答卷。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推进龙门实验学校中学部、铝基地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持续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重点抓好农村中小学校舍环境提升改造;持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生源情况和民生需求科学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撤并。强化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河津市人民医院二期、河津市妇幼保健院门诊综合楼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逐步改善和提升医疗基础设施条件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周末的河津黄河大梯子崖景区,游客乘坐“跃龙门号”游船,一边欣赏黄河两岸美景,一边听取禹凿龙门的故事,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母亲河的雄奇壮丽。近年来,河津市紧紧围绕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高禖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深入推进考古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薛仁贵故里景区项目进度,加快实施黄河大梯子崖旅游景区景观提升建设项目,积极推动黄河大梯子崖景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持续推进文物抢修保护工作,启动实施高禖庙壁画保护修复工程,积极开展樊村堡古民居群(樊村堡关帝庙)、艳掌东(南)庙、曹家窑观音堂等低级别文物的抢修保护。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中兴路提升改造、城北商业圈改造项目等旅游休闲街区,推出优质研学旅游营地和课程,打造黄河龙门景区、古今天下景区等红色旅游基地,利用情景化创作、沉浸式体验等形式,让革命精神具象化、革命文物“活起来”,推动形成有影响、有创意的红色旅游品牌。
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
河津这座坐落于黄河之畔的工业城市,如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在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河津市将牢记领袖嘱托,主动担当作为,以高水平保护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坚决当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正帆科技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绿色发展
风光旖旎的黄河河津段
小张古堡
黄河龙门景区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