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激励鼓舞全市干部群众——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7-12

电子报刊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阳泉市考察时,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展陈,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全市上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领袖嘱托,顽强拼搏、真抓实干,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贡献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运城篇章。

高扬红色文化旗帜,赓续革命精神血脉

运城革命文物资源丰富,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7处,可移动革命文物67件(套),省级红色文化遗址8处,市级红色文化遗址10处,县级红色文化遗址27处,同时还有许多革命故事、英雄故事。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云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刻把握新时代文艺工作的使命担当,团结带领全市文艺工作者高扬红色文化旗帜,赓续革命精神血脉。要立足运城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稷麓革命根据地、夏县堆云洞、闻喜陈家庄等本土红色历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要创新工作机制,搭建红色文艺创作平台,通过重点项目扶持、采风创作、研讨交流等方式,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要注重发挥文艺名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一批扎根河东大地的红色文艺创作骨干。市文联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团结带领全市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力讲好运城红色故事,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贡献文艺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展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钟龙刚表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作为文物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要深刻领会关于“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的重大要求,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要统筹推进整体保护、深化系统研究、提升展陈质量、强化教育功能、促进融合发展,特别是要深入挖掘全市革命文物资源,用心讲好运城红色故事,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充分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并对做好山西各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运城博物馆馆长王大奇表示,将牢记领袖殷殷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入挖掘运城革命文物和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注重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推动文物事业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推动运城高质量发展贡献博物馆力量。

以红色故事立德树人,用红色教育培根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团大战纪念馆同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学生和纪念馆工作人员交流时说,“广大青少年生逢其时,要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我们抓好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安军说,“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的重大要求,持续深挖河东红色文化精神内核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推动红色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实施红色课程融合、红色研学实践、红色文化浸润‘三红工程’,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美好种子,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强劲动力。”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王卫国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高校开展红色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有着120年办学历史的师范老校,运城师专党委历来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基因传承,不断挖掘学校的红色历史,全面优化红色教育体系。在课程建设上,加大思政微课建设力度,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开展师生入职入学宣誓、参观廉政长廊和思政长廊等方式,让红色课程“活起来”。下一步,将拓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红色文化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扩大红色教育覆盖面,不断用红色精神铸魂育人。

“以红色铸魂,为青春导航。领袖的殷殷嘱托重如千钧,为学校开展红色教育指明了方向。”运城中学党委书记刘智广表示,在红色教育中,运城中学一直坚持立德树人,上好铸魂育人思政课,让学生在青春的奋斗中沐浴着红色教育茁壮成长。作为一所具有鲜明红色基因的时代名校,运城中学党委将深入推动红色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一是筑牢思想根基,让红色信仰扎根心田。深挖运城中学红色基因,把红色教育纳入思政课核心内容,通过“红色故事我来讲”“重走红色足迹”等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感悟初心使命,坚定“四个自信”,让红色信仰成为青春航向的“定盘星”。二是创新教育载体,让红色文化浸润成长。立足校园实际,打造“红色文化园”“党史学习角”等阵地,开发红色校本课程,利用VR技术重现革命场景,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历史温度。三是强化榜样引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选树践行红色精神的杰出校友和学生典型,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党员教师带头讲好红色故事,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形成“师生共学红色历史、同传红色基因”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殷殷嘱托,进一步增强了教育工作者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我们做好红色教育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市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刘荣艳表示,作为运城初中教育的“领头雁”,市实验中学党委将牢记领袖嘱托,以“党建+”为引领,在红色文化的“资源活化、课程转化、实践深化、认识内化”上下功夫,不断丰富创新初中思政教育,着力构建现代化育人体系。一是以“党建+实践”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堂”。组织师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重走抗战路、志愿讲解等活动,开展“红色足迹”研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二是以“党建+德育”形成“开放的育人体系”。坚持将红色精神融入德育课程,通过“英烈故事我来讲”“红色班会课”等活动,营造“时时受教育、处处有红色”的氛围,让红色成为学生成长的底色。三是以“党建+课程”打造“多元的课程样态”。扎实推进思政课程化和课程思政化,深挖红色资源与学科融合点,让红色教育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

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助力民族复兴伟业

本土作家杜流程耗时22年创作了长篇传记文学《嘉康杰》,同时投身河东红色文化微电影拍摄与文化展馆创办,用实际行动坚守着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让我倍受鼓舞,对进一步弘扬河东红色文化充满了信心。20多年来,我始终锁定河东红色文化这个主题,初步实现了‘线下阅读书,线上有声书,公益作讲座,故事影视化’的设想。”杜流程说,“最近,我们在岚山根·运城印象建成河东红色文化馆,于‘七一’当天正式对外开放,通过展板、展陈、讲座、微电影等形式,构建起河东红色文化新的宣传矩阵。我有信心和决心深入持久地讲好运城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开发更多的红色文化产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河东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我们将牢记领袖嘱托,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广大青少年从中汲取信仰力量,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临猗县关工委主任关英才表示,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临猗县关工委将创新工作思路,重点在“新”上求突破、在“实”上下功夫、在“趣”上做文章、在“活”上见成效,创新开展红色情景剧创作展演,配合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持续深化“延安精神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使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党的光辉历程、凝聚砥砺奋进力量,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更加坚定了我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心。”盐湖区第十实验学校校长刘宝柱表示,将进一步把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并组织开展“重走抗战路”研学、老兵讲堂等活动,让历史课本走进心灵,让青少年触摸历史温度;厚植家国情怀,积极利用主题班会时间传递给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并与社会相关机构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科技创新活动,在无形中强化担当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本领;建立长效化浸润机制,打造校园文化长廊,陈列抗战时期教育救国史料,让精神传承成为校园生活的自然脉动。

运城学院青年学子彭佳淇今年以来以数码版画为载体,细致勾勒老党员的生平事迹,描摹党员的信仰初心,为赓续红色血脉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百团大战的历史壮举,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现了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这让广大青年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彭佳淇表示,将积极学习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内涵,将个人追求融入时代洪流;深耕红色文化创作,用生动的视觉语言讲好党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红色精神通过画作直抵人心,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时代发展大局,让画笔紧随时代脚步,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助力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本报记者 赵卓菁 游映霞 李宏伟 董战轩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