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7-04
□韩会珍
伴着虫声入眠的夜晚,于我而言是永恒的良宵。
夏秋的夜晚,最喜欢打开窗户,不仅仅是为享受自然的凉风,更多是为了让虫声入室盈耳。啾啾、切切、喳喳、唧唧、咕咕……是深情的蛐蛐、性急的蝈蝈、缠绵的纺织娘及许多无名虫子的叫声,这些城市稀缺的虫鸣源于何处?是树枝还是草丛?当虫声音阶般循序而来,叩击着窗棂,涌进我的窗户,就如一曲曲曼妙的音乐,轻穿耳膜,流进心房,熨帖我的灵魂。我感受到来自大地深处的清凉沁进全身每一处细胞,此刻,人世间所有的恩怨悲喜全消,唯有一颗清爽、纯净的灵魂与天籁相依相谐,共享自由与静谧。
几年前一个夏夜,夜宿田园。黄昏时分是牧歌的戏台,羊倌吆喝着羊群穿过玫瑰色晚霞的幕幔,羊儿咩咩,潜伏在四野的虫鸣,稀稀拉拉心不在焉地应和,此刻只是点缀——作为轻音乐伴奏,夜的序曲。半夜,当属虫子的天下,嘶啦,风拉开深夜黑色幕布,所有的虫鸣不邀而至如交响乐般撞进耳朵,月光更新银色幕布,星儿谛听,大地为台,万般演奏者源自偌大青纱帐、百亩果树林……看不见的黑暗深处,这些隐匿的生命如此活跃,此刻的我,灵魂被这些生命的音乐激荡鼓舞,不管强弱大小,只要活着,这个世界就有一方属于自己的舞台,并留下自己生命独特的印迹。
这几年,同事们纷纷在校外繁华地段买房,除了经济因素,我万般不舍地就是楼下窗前给予我虫鸣的草地。这片草地是二十多年前学校建校时就有的,因为不在教学区域,基本没人管理,随自然风雨生长,偏僻而自由,我们称它为草地,而不是草坪;又因为它是本地本土长出的草,接地气,和家乡田野的野花、野草一模一样,所以,即使没人管理,照样长得格外欢实。春夏蜂蝶嘤嗡,晨昏小鸟歌唱,四季婴童戏耍,课间学生们也喜欢在这里偶尔打个滚,时时练练拳脚,草地成了孩子们真正的乐园。
这自由的乐园自然毫无悬念地成为虫子的家园。夏秋之夜,校园所有的虫鸣皆发自这里。从幼时起,我有深度恐惧症;青春期开始,焦虑症和失眠症伴随半生;这些年,正是这些虫鸣使我慢慢得到疗愈。风清月明之夜,伴着虫鸣,或与友人畅聊,或沉浸于写作,或宁静地读书漫忆,渐渐地我能够安然入眠。
学校放假时,这片草没人管理,就像放假的孩子们一样肆意生长,而隐伏在草地里的虫子们也像孩子们一样可爱地嚣张起来,它们时而演奏轻音乐,时而演奏交响乐,尽情地挥洒着生命的自由与快乐。这些音乐,使没有了学生的校园少了几分寂寥,多了几分热闹。
伴着虫鸣,我还如痴如醉地享受着另一种音乐。隔着这片草地,我的窗户南边是一排学生宿舍楼,每个夜晚临睡前,总能听到短暂却令人欣喜的属于青春的嬉闹声、洗漱时哗啦啦的水声……这些生命的节律,渐渐注入我生命的源泉,有孩子们的声音陪伴的夜晚,梦也香甜。
年少时,也极喜欢笛音,那是个潮湿的年代,失去了至亲,也失去了学业,夜夜失眠。没想到在乡间的深夜里居然传出丝丝缕缕的笛音,那笛音在夜色中和着雨声,清丽、婉转、悠扬……虽然隔着雨帘,听得断断续续,却格外真切,每个音符轻轻落到我的心坎。演奏者不知是谁,但那美到骨髓、温润心房的笛音却让我终生难忘,那个雨夜,笛音拯救了濒临绝境的我。
虫鸣给予我温暖、快乐、自由、生命的强音;校园里孩子们青春的气息注入我生命的色彩、活力、丰富与意义,升华、延续着我心灵的爱之本源;雨夜的笛音给予我治愈之力,这些都构成了我人生幸福的源泉。
未来生命的黑夜里,也许会经历诸多未知,然而,因为我的灵魂中珍存着这些生命的乐音,它足以使我抵挡一切困苦,拥有一切美好。我会勇敢地走下去。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