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6-10
中午给大姐打电话。大姐说:昨天三浩还问我舅打电话了吗?我问大姐:三浩走果园了?大姐说:早上五点就去了,一直要干到晚上看不见了才回。我说是套袋吗?大姐说是。大姐说:往年都是七八万,今年要套十二万,三浩高兴的,干得可欢了。我问雇人干?大姐说没有雇人。雇人套袋,一个六分钱,雇不起,还要管饭,太麻烦。就三浩和媳妇两个人干。
大姐一女三男,女儿最大,在临汾工作,现已退休。三个儿子都在村里,大儿子浩浩、小儿子三浩,在家里经营他们的果园。二儿子小浩一家在外打工。
大姐家是冯村。万荣干旱是出了名的,但冯村更甚。比如打井,当地有句俗语“丁樊冯村出了名,杜村千尺还挂零”,是说打井之深。现在周围村庄都有了深井,但是丁樊、冯村就是打不出水。冯村人甚至在沟底打井,想着低了十几米应该能打出水了吧?然而还是打了几个黑窟窿。丁樊村也是如此,打不出水。后来听说丁樊村在高村买了块地,才打出了水,这是传言,不知真假。冯村吃水只能到邻坊村买水,拉回来放入自家的水窖里,随时取用。
丁樊村的果子很有名气,丁樊村人也都发了果子财。丁樊村的果子好吃,与之相邻连畔种地的冯村果子也一样好吃有名,可以说这两个村出产的果子不分伯仲。万荣苹果有名,首推这两个村。
外甥浩浩和三浩,把他们的果园管理得很好,很经心。大外甥浩浩凭着果园供出了三个大学生,小外甥三浩也是靠着果园的收入,供着两个大学生。两个外甥的苹果品质好,是他们坚持只施羊粪,不用一点化肥。他们村这几年用上了黄灌水,有肥有水,苹果的口感特别好。南方的果商品尝过他们的苹果后,把他们的苹果包圆了,每斤比市场价要贵一两元。因此他们的苹果不愁销路。
大姐说:娃娃太辛苦,一年四季都在果园忙碌。修剪、施肥。果树开花了,就要疏花,挂果了,又要疏果。现在开始套袋,第一次套膜袋,第二次是纸袋。到秋天又要撕袋,先是纸袋,后是膜袋。而后是采摘、装箱,一个果子要在手里过多少遍。大姐笑着说,这就是庄稼人,一年到头不得闲。
几十年了,我一直享受着外甥送的苹果。而且吃了他们的苹果,别的苹果就味如嚼蜡了。外甥送我的苹果,一个个圆润如玉,品相完美,端得好果子。
有一次,三浩给我打电话,说是捎去了几筐苹果。我说知道了。三浩没有挂电话,我问还有事吗?停了一会儿,三浩怯生生地说:舅,我这次还给你捎去一筐带点伤的果子,你尝尝看能吃吗?
收到果子,果然有一筐成色没有那几筐好看,果子上有些小斑点。我吃完,口感完全和以前吃得一样,就是外观差点。我给大姐打电话说,这次三浩捎的果子有一筐品相差点,但吃起来口感很好。大姐笑着说:娃娃给你捎果子,都是卖的好果子。我让他把次品果子给你捎一点,娃娃说不敢,怕他舅生气。我说大姐,以后就让他们给我送这个果子吃,好的让他们卖钱,娃娃也不容易。大姐说,客商很挑剔,果面上有一点点斑点都不要。一个个果子都是“80果”,太小太大都不行。
有一次三浩给我捎来的果子里,有一筐特别大,一个个都在一斤上下,三浩说这些果子太大了,客户不要。
三浩有个抖音号,叫作“万荣小杨苹果”,我常常在他的抖音上看他在果园忙活,一边干活,一边唱歌,很是快乐。
几十年我一直吃着外甥送的苹果,但他们的果园,我没有去过。
(杨星让)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