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

从深渊到新生

——一个吸毒者的十年救赎与反哺之路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5-28

当“挣快钱”的念头冲破理智防线,当好奇心被毒魔悄然捕获,原本试图改变家庭命运的青年,最终沦为毒品的囚徒。本文通过讲述吸毒者陈强(化名)的真实经历,揭开其从接触毒品到成瘾、从自戒到戒断、从创业成功到做公益事业的过程。这位曾因沾染毒品濒临人生崩塌的青年,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迷途者”到“引路人”的蜕变。

•坠落轨迹——

从足艺学徒到吸毒囚徒

1985年出生的陈强,成长于一个普通家庭,初中辍学后便踏上谋生之路。他早年在饭店从事洗碗、学徒等工作,十六七岁时转向足部护理行业,跟着师傅学习足部护理。他也凭借4年多的辛勤劳动,有了一笔不菲的积蓄。然而,急于扩充财力的他,渐渐不满足于踏实劳动的收入,在接触社会闲散人员后逐渐沉迷赌博。从短暂获利到负债累累,他的人生轨迹开始偏离正轨——赌博不仅耗尽积蓄,还让他背负20余万元的外债。他自己也逐渐在亲友催债的压力下陷入焦虑与无助。

“起初是懊悔,细想如果没有贸然参与赌博就好了。接着是不甘,是妄想通过借款赌博,赢回输掉的赌资。最后,就是无助、绝望。人呀,决不能有‘赌’的念头。”陈强回忆,他就是在那种情况下开始接触毒品的。“一开始的体验并不好,恶心、反胃、呕吐”,他最初对毒品非常排斥,但禁不住朋友的诱导。2008年,在朋友的蛊惑下,他在酒店首次尝试吸毒,十多天后,再次接触。紧接着次日开始第三次吸食。吸食后产生的虚幻“快感”,从此一步步将陈强推入深渊。

吸食成瘾后,陈强需要越来越多的毒资。“别说还债,亲戚们,甚至我的哥哥妹妹,都被我借钱借怕了。以前的哥们更是离得八丈远。”在长达五六年的吸毒生涯中,陈强不仅口袋空空,更遭受着肉体的折磨。长期吸毒导致他面色惨白、浑身乏力、身体时常伴随畏寒盗汗、流涕流泪等不良反应,体重一度暴跌至45公斤。“那几年,我甚至不敢走在大街上,实在要出门都是沿着墙角低头走,每天觉得活着没有希望,也没脸见亲戚邻居。见到警车开过,更是提心吊胆。”一幕幕往事,仿佛将陈强再次拉回那段暗无天日的时光。

毒品对人体会造成什么影响?永济董村强制隔离戒毒所信息科科长王永红介绍道,合成毒品对人体主要有兴奋、抑制或致幻的作用,导致吸食者出现幻觉、精神失常甚至暴力倾向,不少人因此走上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道路。对身体也会产生不可逆损伤,会严重破坏神经、多巴胺受体及人体免疫系统,导致钙流失加剧、骨质疏松,增加肺部感染、肠胃功能紊乱等风险,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除了遭受肉体折磨,陈强亦陷入情感荒漠——朋友亲属婚丧嫁娶,他连百元礼金都无力承担。直到身心濒临崩溃,他才向家人坦白并决心戒毒。

•戒毒之路——

数次戒断与多次反复

决定戒毒的陈强,2015年独自踏上去永济董村强制隔离戒毒所自戒的路程,试图挽回被毒品碾碎的人生。

在这里,永济董村强制隔离戒毒所根据陈强的成瘾度、毒龄长短和身体指标,为他制订了一套个性化戒治方案,其中包括药疗、心疗、体疗、理疗、食疗五疗并举的戒治措施。这些措施中,药疗最为重要。在陈强毒瘾发作时,医护人员通过替代治疗的方式来缓解他的不适。慢慢地,他逐渐能够完全脱瘾,生理上不再依赖毒品。

“我们对戒毒人员有三重身份认定,分别是违法者、受害者、病患者。相应地,我们要求所内民警和工作人员转变理念,更多地要教育和挽救他们,给予他们关心和关爱。”永济董村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科科长尚军昌说。

在这里,陈强逐渐得到了感化。所内24小时在线的民警,加上专业心理咨询师,对他开展触及灵魂的思想教育,培养他“我要戒”的信念;所内工作人员从心理、家庭、社会、就业等方面切入,让陈强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特长,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去做。

然而,生理上的毒瘾好戒,心理上的毒瘾难戒。第一次戒毒回去后,没多久陈强就复吸了。“见到那些一起吸毒的朋友和昔日的吸毒环境,又勾起了我的毒瘾。”他花费不少资金一次次地辗转北京、西安、永济等地自戒,又一次次地复吸,一次次地跟身边人借钱,不断地消磨家人、亲戚和朋友对他的信任和希望。“父亲生病我都拿不出一分钱,最后家人都要放弃我了,我甚至产生了跳楼的想法。但想起年迈的父母,我又压住了自杀的念头。”陈强就这样继续浑浑噩噩地过着,直到2019年的春节。

大年初一,本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开开心心吃团圆饭的日子。陈强却因毒瘾发作,难受到无法下地。看到他难受,心中不忍的老父亲强忍着眼中泪水,佝偻着背去邻居家借了200元,亲自出去为他购买毒品。“当父亲颤抖着将毒品递给我时,我羞愧难当。虽然身体非常难受,但终是没有把手伸过去。从那一刻开始,我又一次打定主意戒毒。”

“再这样下去,这个家就彻底垮了!”陈强彻底醒悟,深刻认识到毒品不仅侵害身体,更破坏家庭与生活希望。当时家里已经没有钱支持他继续去戒毒所自戒,陈强只能将自己封闭在家中。这两个月对他来说是一段特别难熬的日子,他主动切断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大门不出,手机关机,最终靠着坚强意志力彻底戒断。

•涅槃重生——

从欠债者到反哺者

戒断后,陈强远离了原来的“毒友圈”,赴外地打工。2020年,他在运城开了一家饭店谋生。2022年,他与朋友成立了一家传媒公司,在网上直播带货。次年,他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和平常人一样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

2024年,经济上缓过来后,陈强重拾足部护理工作。怀揣着创业梦想的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继续深耕足部护理产业。针对原产品具有刺激性的痛点,他们聘请了一支专业研发团队,在传统配方中创新性地用中药成分替代部分化学原料,成功推出过敏率仅为五万分之一的温和型护理产品。如今,该品牌已在本市成立4家分公司。

同年,陈强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日化领域,自主研发生产的洗衣液、洁厕灵、油污净等日化产品面市。

事业步入正轨后,陈强将“用余生回馈社会”的承诺转化为公益实践。2022年,他加入“志愿汇”组织,主动参与本地的一些志愿服务活动。这两年,生活富裕起来的他,定期前往爱家、怡康、鑫洁康等养老院,看望慰问老年人;主动为经济困难群体免费提供日化产品货源;为突发高血压晕倒的环卫工人垫付治疗费用;为流浪人员安置住处并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工作……陈强坦言:“在我戒毒和回归社会后,政府部门、董村戒毒所等给了我太多的帮助,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是对社会的回馈,更是一场心灵的救赎。毒品差点毁了我的人生,我要尽量拓宽自己的宽度,弥补丢失的时光。”

“一日吸毒,天天想毒,终身戒毒。”尚军昌告诉记者,戒毒对吸毒者而言是一辈子的事情,要一直与毒品作斗争。目前,永济董村强制隔离戒毒所正在回访戒断成功的吸毒人员,希望通过和他们的沟通交流,再次坚定这些人员远离毒品的信念。同时,了解大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处,尽最大能力帮他们渡过难关。

采访最后,陈强一再表示,毒品是个坏东西,大家千万要远离它。他向孩子们发出一些肺腑忠告:一定要好好学习,就算学习成绩不好,也切莫因为贪玩、好奇、交友不慎等因素触碰黄赌毒,这会将自己推向悲剧的深渊,且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人生没有捷径,你可以海阔天空地想,但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干,只有这样才能收获美好人生。”陈强如是说。

记者 南 辽 张君蓉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