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5-26
“这个簪子的颜色和花纹都很漂亮,是画上去的吗?”
“不是,这是一种手工制作的漆器。”
“漆?那对人身体有害吗?”
“不会,这是一种天然大漆,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漆。”绛州剔犀技艺传承人何鹏飞认真地向参观者介绍。
5月23日,我市开展文产企业宣传推介会,许多人走进深圳文博会山西展区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剔犀技艺,感受剔犀作品魅力。
据了解,绛州剔犀制作工序繁杂,技艺要求严格,制作周期较长。制作一件剔犀漆器要经过采漆、制胎、制漆、灰胎、髹漆、绘图、雕刻、打磨等系列流程,整个流程以手工为主,通常需要一年到两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绛州剔犀属于漆器中的雕漆工艺。此种工艺是用黑红两色特制天然大漆,在特定的胎体上有规律、有层次地反复漆涂。在器物表面涂抹上百层大漆后,再用剔刀在漆面上雕刻图案。雕刻时刀锋呈“V”字形,刀口均匀圆润,雕刻后的斜面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纹理;之后再进行打磨,打磨后再用手心沾植物油、砖灰、面粉反复推磨,显出光泽。因刀口断面清晰,层层漆纹大都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组成,所以剔犀又俗称“云雕”。
何鹏飞在注册“何漆坊”品牌后,通过系列化的产品设计,塑造出鲜明的品牌形象。他还带领员工成立工作室,不断研发新产品,在产品的功能、纹饰、色彩、胎体等方面进行创新,致力于把漆器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剔犀茶杯、剔犀花瓶、剔犀名片夹、剔犀转运珠……一系列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让非遗与时代接轨,让古老的非遗焕发新的光彩,是何鹏飞这一代传承人的不懈追求。
在谈到近年来的创作理念时,何鹏飞说:“我们在创作中一直坚持守正创新,在复原古代经典作品、传承传统技艺精髓的同时,不断探索非遗与时代融合的创新路径。”
记者 郭 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