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22
运城晚报讯(记者 郝丽莎)5月20日,在运城市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门口,69岁的患者毛先生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簇拥下,接过象征新生的鲜花。向医护团队鞠躬致谢后,他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据悉,这是我省首例70岁左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
患者毛先生是一名退役军人,一年前被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高危组),经过系统化疗,病情一度处于稳定状态。今年2月,毛先生突然出现乏力症状,被确诊为白血病复发,经医疗团队讨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疾病的唯一选择。但高龄患者普遍存在合并症较多、脏器储备能力弱、耐受性差等情况,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难度大。
为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该院移植团队组织全院MDT(多学科)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移植前身体机能状态评估,确定其各项指标良好,能够耐受前期高强度的预处理化疗。同时,团队还确定了减低毒性的预处理方案,用以平衡预处理强度和预处理副作用。经深入谈论与评估,最终选定毛先生儿子作为半相合供者,并加用一份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辅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月27日,毛先生入住无菌层流病房,在前期预处理后,于5月6日顺利回输供者(其子)外周血200ml。移植期间,毛先生经过黏膜溃烂、胃肠道反应、移植前综合症等难关,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他实现细胞恢复、造血植入,完成移植第一阶段。5月20日,其指标达到出仓标准,转入普通病房进入后续治疗。
据该院血液三科兼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主任段文义介绍,此次突破移植“年龄禁区”的成功得益于三大关键因素。一是患者作为退役军人,身体素质良好且无其他基础疾病,是成功移植的先决和基础条件;二是该院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持续探索建立基层造血干细胞移植体系;三是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心理疏导和家属的全力配合,为患者顺利出仓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提升老年血液病治疗技术成为临床一线的迫切需求。这个成功案例是我们血液科移植团队医疗和护理通力合作的体现,希望借此纠正其他患者在认知上的偏颇,鼓励更多患者积极面对治疗。”段文义说,目前,该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年龄最小的是12岁,年龄最大的为69岁。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院共完成各类移植156例,完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9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0例,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微移植16例。其中,近5年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39例,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4例,长期生存率在65%,移植费用控制在20万元至30万元左右。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