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22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运城博物馆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五一”假期,运城博物馆人流如潮。 记者 杜磊 摄
两年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我市扛牢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推动文物事业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这个“五一”假期,运城博物馆三楼临展展厅内,来自陕西延安的游客姜家兴站在金代砖雕壁画旁端详,在光影变幻中“穿越”时空,感受文物的魅力。
“在运城博物馆,我感受到河东历史文化的厚重。在现代技术的助力下,‘动起来’的壁画栩栩如生,带给我们沉浸式的体验,让大家对运城之旅充满期待。”姜家兴告诉记者。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游客在运城博物馆参观。 记者 茹雅 摄
2024年,运城博物馆、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和关公文化博物馆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的展陈实力,一同晋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三馆通过考古发掘品移交、文物调拨等多元途径,持续充实馆藏。目前,运城博物馆总分馆藏品共计138914件,其中珍贵文物2033件。
今年年初,运城博物馆完成了147台恒温低反玻璃展柜更新。此外,还通过灯光调试、展台订制,改善了展品存放微环境,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
全息影像、裸眼3D……这些科技元素,相继在运城博物馆亮相。近年来,运城博物馆不断创新叙事、科技赋能,激活展览新活力,赋予文物新的表达方式,让古老的文物“活”起来、“潮”起来,让文物承载的历史与智慧跨越时空。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游客在运城博物馆参观。 记者 茹雅 摄
轻点手机,“文心绘境——运城博物馆藏明清书画作品展”便以高清数字影像,将山水花鸟铺展于屏幕;滑动鼠标,“织锦春晖——晋南近代童衣装饰纹样展”借助VR设备,让童衣上的牡丹、蝴蝶纹样一一浮现在观众眼前……线上打造的数字博物馆让市民与游客足不出户即可穿越远古、对话未来。
手持“通关文牒”,和“王之涣”互动对诗;体验传统非遗,与唐三彩女俑合影留念。“五一”假期,运城博物馆推出“晋商风云·时空寻宝”系列活动,以别出心裁的互动形式,丰富了公众与文物的对话方式。
现今,购买文创、集章打卡,成为热门的旅游消费模式。
“这是我刚买的关公主题书签,特别精致,很有创意,符合当下的审美。”来自北京的游客张秋月向朋友展示着购买的文创产品。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游客在运城博物馆参观。 记者 茹雅 摄
来自陕西西安的游客李雪在网络上刷到运城博物馆,得知这里集章种类繁多,文创产品丰富,便约上好友来此“打卡”。
“‘五一’假期开始后,我们每日的客流量在7000人次到8000人次,各种上新的文创产品受到大家的欢迎,尤其是冰箱贴、钥匙扣还有帆布包,销量十分不错。”运城博物馆文创区负责人介绍,今年多数文创产品设计来自运城本地IP,关公、盐湖、博物馆等知名IP的文创产品最为热销,其中,各种盲盒类产品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此外,运城博物馆还通过组织博物馆研学、遗址寻访等百余场活动,让博物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开设非遗集市,现场教学制作,让游客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馆企合作,将富有巧思的700种文创产品,变成“把运城带回家”的城市新特产。
“为满足‘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的需要,我们还推出了以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七彩盐湖挂件、关公玩偶等,通过这些文创产品,加深了游客对河东的印象。”运城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五一”期间,在运城博物馆非遗体验互动专区,专业老师现场教学,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剪纸、掐丝珐琅、木版年画的独特魅力,刷新旅游体验,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
“假期开始后,能感受到外地游客的热情,每天都有三四十位体验者,以外地小朋友居多。大家对传统手工技艺特别感兴趣,在互动体验过程中,更多人知道了运城剪纸这一非遗技艺,加深了对‘国宝第一市’的认识。”运城博物馆剪纸老师吕晶说。
“五一”假期,许多游客被运城博物馆展区三楼艺术长廊内的“垄上百味——运城市美食文化图片展”吸引,面对河东美食,本地游客如数家珍,外地游客则津津乐道,通过美食加深了对运城文化的了解。展出内容既有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也有因地制宜的创新佳肴,既有街头巷尾的烟火小吃,也有宴席上的经典名馔,是一次对运城饮食文化的全景式解码。
据统计,自2024年5月至今,运城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08.9万人次,开展讲解接待2500余场。匠心独运的展览、生动有趣的讲解、巧思设计的文创,将运城深厚的历史底蕴编织成动人心弦的故事,让观众在这里体悟历史、读懂运城。
如今,以运城博物馆为核心、河东池盐博物馆等专题馆为特色、县级博物馆为补充的文博体系已成形。全市25座主题多元的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搭建起增强文化自信的立体课堂。
记者 杜磊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