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青春跃动文旅新篇 研学解锁运城魅力

520名西安学子开启沉浸式运城研学游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5-20

运城晚报讯(记者 赵泽艳)5月17日、18日,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二中学的520名学生组成研学团,来到运城开启一场沉浸式文化研学之旅(组图)。从去年开始,这已是该校第三次组织学生走进运城,在河东大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研学游的第一站,该校的师生们来到了永济。晨光微露时,鹳雀楼便迎来了这群朝气蓬勃的少年。登上这座历史文化名楼,极目远眺,黄河与山林尽收眼底,学生们现场开展“诗词大会”,感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蒲津渡遗址前,重达上万斤的黄河大铁牛震撼人心,精湛的唐代铸造工艺引得学生们围观。“古人究竟是如何铸造出如此庞大的铁牛?又是怎样将它们安置在黄河岸边的?”同学们围在讲解员身边,抛出一个个充满好奇的问题。当得知这些铁牛曾是维系黄河浮桥的重要锚碇,承载着古代交通枢纽的重任时,大家不禁为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发出阵阵惊叹。

踏进青砖黛瓦的普救寺内,漫步梨花深院,走过回廊时,同学们仿佛穿越《西厢记》,沉浸式感受张生、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行程延伸至盐湖,更多惊喜接踵而至。在河东池盐博物馆,时光仿佛回溯到过去。从“盬盐”的发现,到“垦畦浇晒”制盐法的发明,再到盐税对古代经济的重要支撑,丰富的展品配合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同学们对这座因盐而生、因盐而兴的城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漫步运城盐湖,水天一色的自然美景,引得众多学生打卡拍照;踏入解州关帝祖庙,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关公的传奇故事,感悟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内涵。

行程最后,芮城永乐宫也给同学们留下了难忘回忆。踏入宫门,元代壁画的艺术长廊豁然展现在他们眼前。《朝元图》中近300位神仙衣袂飘飘、神态各异,流畅的“吴带当风”线条与鲜艳的矿物颜料,历经数百年仍光彩夺目。参观过后,学生们来到临摹室,手持画笔,专注临摹壁画人物。“这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一名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充满活力的“00后”学子在游玩过程中装备齐全,GoPro、照相机等专业设备应有尽有。参观途中,他们化身“记录者”,不时驻足打卡,用镜头捕捉在运城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有学生兴奋地说:“回去我就要制作发布Vlog,一定要记得给我点赞!”

在此次研学之旅中,运城人的热情好客也给西安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河东池盐博物馆,几名当地的小朋友,满怀热情地跑向西安市远东第二中学的同学们,送上精心准备的明信片,这份小小的心意承载着运城人民的友好情谊,让黄河对岸的客人感受到关公故里的待客之道。

学生张芷瑜开心地分享:“我以前和家人来过运城,当时就觉得这座城市特别酷,而这次能和同学们一起游玩,感觉更开心了!”

带队的英语老师马琪琪也感慨:“这是我第一次带队来运城,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令人惊叹,学生们在这里学到了许多书本之外的历史知识,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摄影 记者 朱超逸丁

记者感言

两年里,3批来自西安市远东第二中学的学子接力打卡运城。鹳雀楼、黄河大铁牛、永乐宫……不同的年轻面孔,却同样为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所吸引。对西安学子而言,这里是常来常新的“文化盲盒”;对运城文旅而言,这群充满活力的“00后”学子,不仅是游客,更是行走的“文化传播者”。他们用镜头记录的每一帧画面、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每一段感悟,都将成为运城文旅向外展示魅力的生动注脚。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