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5-14
牛淑珍的36本民情日记,王亚丽在电梯井里调试摄像头的工作照,梁黑女民情包里夹着的泛黄药方,这些影像构成了理解基层治理的独特密码。
在滨河馨都小区采访电梯加装时,78岁的王大爷颤巍巍掏出老花镜,对着王亚丽展示的采光模拟图反复端详。“闺女,这蓝线画出来的地方,原来真不挡光啊。”老人浑浊眼睛里闪烁的光,恰似基层治理中理性与温情的交融。当法治思维遇见乡土智慧,当政策语言碰撞方言俚语,迸发出的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的独特火花。
最难忘梁黑女冒雪走访留守老人的那个清晨。她蹲在土炕边教老人视频通话时,屋檐冰凌折射的晨光恰好落在民情包上,那些手写的健康档案与电子表格形成奇妙对话。这让我突然理解:网格员的工作本质是在数字时代重构“熟人社会”,他们用0和1的代码编织着带着体温的社会关系网。
当三位网格员在暮色中各自走向负责的街巷,她们背包里晃动的民情记录本,恰似城市跳动的脉搏监测仪。在这个算法主导的时代,这些带着墨香的手写笔记提醒着我们:真正的治理现代化,永远需要有人将数据转化为温度,把政策翻译成人情。
(张君蓉)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