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5-1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干部教育基本培训理念,为加强和改进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持续提升干部能力素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路径和方法指引。开展基本培训,是加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
抓实基本培训,关键在基层,重点难点也在基层。近年来,运城市委党校始终牢记“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以基本培训为抓手,把特色课程建设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办学水平的核心举措,致力于为学员提供高质量、有深度、贴合实际的学习内容,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干部教育之路。
实——
“靶向”课程 “精准”施训
3月13日,市委党校举行2025年春季学期主体班开班式。
此次培训,距2月28日省委党校转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春季学期地方党校(行政学院)相关班次基本课程的通知》课程指南仅仅半月,也就是说,仅仅十余天,全新的理论课程大纲全部落地。
快!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组织,全新的理论课程大纲制定与完善跑出“新时速”,为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基本培训注入新活力。
“此次理论课程大纲的编制,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创新理论等基础课程,还新增了近20门新课。我们按照规范标准,结合市委精神与市情实际,围绕‘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开发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等市情专题教学单元,旨在全方位提升干部的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市委党校副校长吕永俊说。
为确保课程指南的精准贯彻,市委党校组建了由资深教授、学科带头人构成的课程研发团队,通过全体专兼职教师教研会、教研组会、青年教师学习会等形式,深入探讨交流课程指南的核心要点,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精细打磨。同时,采用“党小组+课题组”的形式对一些重点课程进行攻关,形成示范讲稿和课件,其余教师可直接“按图索骥”进行学习和讲授。
抓实基本培训,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市委党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开展名师工程建设,坚持“四维协同”,即坚持“走出去”进取路径、秉持“请进来”开放思路、坚守“沉下去”务实作风、树立“融进去”全局思维;做到“五心共育”,即筑牢“忠诚心”、砥砺“初始心”、打磨“持恒心”、秉持“进取心”、涵养“敬畏心”,全方位、全领域、全流程锻造高水平党校人才队伍。
4月2日,中央组织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原副院长张新刚走上市委党校讲台,围绕“从遵义会议看‘两个确立’”作专题报告。这是市委党校坚持“请进来”开放办学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市委党校充实优化党校系统专兼职师资库,确保师资库保有“一池活水”,不断完善聘请机制,释放师资库整体效能。今年以来,已邀请王水成、王殿民、薛勇民等为学员作专题报告,深化了党的基本理论与运城发展实践的深度对接,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可。
活——
“理论+实景”双轮驱动
4月20日,省委党校第21期全省党校系统师资班在我市开展“追寻足迹学思想促践行”现场教学,通过参观运城博物馆、盐湖22号堤埝、河东池盐博物馆等,将学习教育融入实践场景,将课程“搬到”实践一线,为全体学员上了一堂“行走中的生动党课”。
2023年,市委党校精心打造“三堂一课一线路”培训品牌,省市县三级联动,不断完善现场教学,已先后接待省委党校和太原、大同、长治等地党校14个班次1186名学员,为提升运城美誉度和影响力贡献党校力量。
“我们通过开展‘追寻足迹学思想促践行’现场教学,找准党校工作与运城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立足师资建设和课程开发,努力锻造具有‘党校味’的现场教学队伍,研磨具有‘真理味’的现场教学课程,以现场教学质效的不断提升赋能党校基本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市委党校教务部主任靳冬玲说。
流动的教室,行走的课堂。现场教学作为党校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近年来,市委党校坚持全市党校系统一盘棋,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市县合作先后分批次打造了关公文化研究院、虞舜德孝文化教育基地、薛瑄廉政教育基地等38个现场教学点。这些现场教学点类型多样、覆盖面广、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是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党校新课堂。
在课程开发上,市委党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与省委党校专家全程指导,注重文化浸润,以文铸魂、以文化人,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河东廉洁文化、运城地域特色文化进课堂,逐步形成了《虞舜德孝文化与干部政德建设》《从裴氏家族看家规家训的时代价值》等地方特色专题课。
下一步,市委党校将深化现场教学建设成效,加大课程开发力度、创新内容呈现方式,用两年时间分批次打造100个现场教学点,以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现场教学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
强——
走“新”更走“心”
“在‘理论武装’中补足精神之钙,在‘沉浸式党课’中筑牢信仰之基,在‘学学相长’中明晰担当之责。在党校学习的这段时光,是我们坚定信仰、淬炼党性的‘加油站’,是我们拓宽视野、提升本领的‘充电桩’。”第25期县处级进修班学员阴宇飞说。
……
近日,市委党校第25期县处级进修班圆满收官。在参加完系统且充实的学习后,来自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学员收获满满、干劲十足。
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在提升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切实增强教学实效性,市委党校科学设置“行有方向、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干”四大实训模块,精准弥补学员专业弱项、能力短板和知识盲区。
——行有方向:“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履职能力提升”三位一体,坚定学员政治方向。紧扣中央大政方针及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开发专题课程;借助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学员进行党性分析,使党性教育触及灵魂。开设履职能力提升培训板块,将“千万工程”等典型案例纳入教学,打造“追寻足迹学思想促践行”培训线路及特色课程。
——提笔能写:“教方法、重调研、搭平台”三维协同,锤炼学员过硬文风。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全流程”解析文稿逻辑立意、框架搭建、写作技能等。在外出延伸培训时,要求学员形成调研成果。强化教师与学员的双向合作,共同参与完成决策咨询报告,发挥好教师的学术优势和学员的实践优势。
——开口能讲:“论之有据、参之有道、讲之有方”三面发力,锻造学员良好话风。开设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如何撰写决策咨询报告专题课程,邀请运城市朗诵艺术协会主席开展专题讲座,开设学员论坛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不断提升学员组织协调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水平。
——遇事能干:“案例解读、能力培训、严格管理”三方统筹,砥砺学员实干作风。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物保护利用等内容,邀请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负责同志讲授相关案例课程。打造推出“九大本领”与“七种能力”履职能力培训课程体系。加大党性教育和纪律教育力度,做好入学教育,优化过程管理,强化组织保障,拧紧责任链条,狠抓作风建设,加强廉政教育,激发干事精气神,营造廉洁好风气。
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科研是党校发展的基础支撑。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要想更好发挥党校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科研基础支撑是否有力。
“为党献策是党校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更是现实所需。我们准确把握党校科研工作的地位、定位、方位、站位,树牢并践行‘教研咨学’一体化理念,健全制度、多措并举,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从而达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目的。”市委党校副校长段笃屏说,“2024年,我们的科研工作卓有成效,实现了质量和数量的双丰收,共结项省级课题8项,其中3项省社科规划课题被鉴定为优秀;完成市级课题10项,新立项省级课题12项。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发表理论文章70篇,省级以上18篇。报送决策咨询建议8篇,其中3篇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科研工作的有力有为有效,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出彩出众出圈。
课程是落实基本培训的重要载体,是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党性修养、提升履职能力的有效途径。“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聚焦‘理论武装’,用好‘内容支撑’,厚植‘力量根基’,唱响理论学习、红色传承、示范引领‘三部曲’,具体做到‘六抓’,即抓政治方向,确保办学不偏航;抓基本培训,提升培训质效;抓教学质量,打造优质课程体系;抓科研咨询,发挥思想智库作用;抓人才建设,汇聚优秀师资力量;抓交流宣传,全方位提升办学质量,不断推动党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促进干部教育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昭阳说。
本报记者 杨红义 柴瑜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