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5-07
本报讯(记者 张君蓉)为弘扬五四精神,永济市人民检察院团支部日前组织青年干警走进永济市博物馆、董村戏台文化遗址,开展“青春护文脉·检心传薪火”五四青年节主题实践活动,以法治力量守护历史文脉,激扬青春担当。
探访历史根脉,感悟文明传承。在永济市博物馆,青年干警跟随讲解员穿梭于蒲坂春秋、古渡风云、蒲州风韵、蒲剧之乡和近现代史上的永济等主题展厅。通过沙盘复原、元代船舶模型等展陈,干警们直观感受这座“黄河明珠”的千年脉络。“从唐代蒲津渡浮桥到明清商贸重镇,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华文明的见证。”青年干警陈菲感慨道。
实地调研古迹,筑牢法治屏障。在距今700余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董村戏台,干警们仔细观察、驻足良久。该戏台形制、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元代建筑风格明显,木雕精致,是研究元代建筑、中国古代戏台建制及戏曲发展的主要依据,见证了蒲剧千百年来的兴衰沉浮,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干警们怀着敬畏之心,穿梭于遗址之间,用专业的目光审视每一处遗迹,以严谨的态度探寻保护之道,力求让这座七百余年的古戏台在现代法治的守护下,重焕生机。
“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作为检察人,我们要弘扬五四精神,让法治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坚实屏障。”一名青年干警感慨道。
创新守护模式,擦亮文化品牌。近年来,永济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将古树名木保护半径从单体养护拓展至生态治理,依托“益心为公”平台构建全民守护网络,创新“一树一码”电子档案,同步开展辖区145棵古树名木环境整治及保护标识标准化建设;通过拆除文物周边违建设施、重点修复濒危古建筑,总结形成“保护性修复+文化活化”模式并在26处文保单位推广。下一步,永济市人民检察院将深度融合永济文化与检察职能,探索“公益诉讼+”多元协同治理模式,不断丰富“文化铸魂,赋能检察”的核心内涵,构建“生态护航+文脉传承+司法为民”三位一体的“鹳鸣”品牌特色,实现文化软实力与法律监督效能的“双提升”。
活动结束时,青年干警们在董村戏台前庄严承诺:“以青春之名,护文脉长存。”永济检察人正将五四精神融入血脉,用法治温度守护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